數位陪伴夯!身障、高齡者不用出門 實境旅行、線上歌友會也能嗨翻天
  • Line

A A A
2022-11-07 00:00

(許玲瑄/台北報導)疫情下不得已的隔離政策,讓許多事情都搬上雲端,尤其是身心障礙者及高齡者的陪伴。空服員志工視訊陪伴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和台語歌手線上飆歌,都是疫情之下發展出來的數位化陪伴服務。

伊甸基金會去年率先實驗「雲志工」服務,帶著照顧機構內的被服務者「交網友」;銀髮科技社會企業「瑪帛」投入數位陪伴服務六年,因為疫情,陸續發展出線上導遊實境旅行,台語歌手歌唱班的有趣服務,廣受歡迎。

數位化服務真的能達到陪伴的效果嗎?瑪帛科技共同創辦人顧偉揚認為,「用心的互動,大家都能感受得到」。伊甸基金會志工處長黃雪香看見數位服務的可能性,但也提出擴展服務的障礙,「需要更多設備和人力支持」。

空服員透過視訊陪伴 讓沒有搭機過的障礙者身歷其境

疫情爆發後,伊甸基金會召募「雲志工」,讓志工和機構內的身心障礙者成為「網友」,每週有一小時的線上交流互動。創新的服務模式,吸引不少志工報名投入,黃雪香處長說,雲志工比實體服務志工人數更多。

品璇是一位空服員,疫情下航空業幾乎停擺,休長假的她決定繼續從事服務,只是將對象換成機構內的身心障礙者。

她印象深刻的第一位服務者,是肢體障礙者阮哥,因為插鼻胃管、咬字不太清楚,兩人的溝通花了一段時間磨合,但品璇驚喜發現彼此興趣相投,「大哥喜歡寫作,作品還被刊登過,我也很喜歡,難得遇到同好!」。

沒搭過飛機的阮哥,對空服員的工作也相當好奇,所以品璇特地找了搭飛機的影片,從登機到入座一一介紹,身歷其境的解說讓大哥大開眼界。

伊甸:在家就能當志工  疫情趨緩仍會持續

伊甸基金會志工處長黃雪香笑說,「其實機構內的身心障礙朋友們,看到大家都對著手機聊天,也是羨慕的」,線上互動對大家來說相當新鮮、有趣,「讓陪伴服務更便利,且無遠弗屆,不僅在家就能當志工,機構內的服務使用者也能接觸到各地形形色色的人」,這也是疫情趨緩後,伊甸基金會仍持續招募「雲志工」的原因。

「雲志工」推出後,也有其他機構希望引進服務,但黃雪香遺憾地說,目前的數位模式並不容易複製,主要是因為量能不足,「照顧機構的一線人員已經很忙碌,不見得有餘裕發展新服務,我們自己也常常遇到設備問題,很需要政府資源支持」。

人手一台的手機,就可以視訊服務機構內的身心障礙者。伊甸基金會提供

把陪伴搬到電視機 即時醫藥資訊和實境旅遊都可以

2016年就投入銀髮科技服務的社會企業瑪帛,將長輩難以上手的手機功能,搬到熟悉又簡單的電視機上。共同創辦人顧偉揚在服務過程中發現,「陪伴才是長輩最根本的需求。」他認為促進社會連結,是高齡者健康的前端防治。

顧偉揚觀察,疫情之後,從瑪帛的後台數據來看,節目的收視時間和視訊通話次數都有提高。

除了克服物理距離的障礙外,顧偉揚認為,整合資訊並結合更多元的互動,是數位化服務難以被替代的優勢。所以他將電視機視訊整合即時藥局資訊,並且推出實境旅行團,長輩可以跟線上導遊出國玩,還能線上互動。

疫情之後沒得選擇 高齡者和台語歌手線上飆歌

瑪帛目前以樂齡課程的方式發展線上陪伴,一班最多五人,老師與同學可以在線上互動,顧偉揚興奮地說,「我們還找了台語歌手戴梅君、林俊吉來開歌唱班,就像線上歌友會一樣,你唱一句、我唱一句,大家玩得超開心」。

見不到人可以做到真正的陪伴嗎?顧偉揚認為,科技只是一種輔助,實體互動還是有其必要,但數位化服務是行動不便或克服物理距離的B方案,他笑說,「有些人在你面前,也沒聽你講話啦,重點是用心的互動,大家都能感受得到」。

台語歌手戴梅君擔任台語歌唱班老師,與長輩互動歡樂就像歌友會。瑪帛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