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蔓婷、許玲瑄/台北報導)全台有32位縣市長候選人提「升級敬老卡」政見,重點在增加補助、擴大使用範圍。但學者建議「不要把敬老卡看做是老人的福利」,要能「促進長者社會參與」,才是政策重點。
11月26日選舉投票在即,縣市長候選人陸續拋出敬老卡政見,然而這些政見是否有助於提升敬老卡使用率?能否回應促進長者社會參與的初衷?在各地交通資源分配不均的現況下,加碼津貼或會造成資源排擠?專家學者有話說。
「不要把敬老卡看做是老人的福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黃台生教授說,若從福利角度出發,就會產生太多/太少,夠/不夠的爭議,反而忽視「促進長者社會參與」才是政策重點。
黃台生認為,「使用率不高,點數用不完,還要把點數延續到下個月繼續用?我覺得沒有必要」。黃台生說,若點數真的用不完,應該是要擴大使用範圍,「金額提升並不是那麼重要」,更何況金額擴大牽扯到預算,「我不覺得現在中央和地方的預算是夠寬裕的」。
老盟:擴大使用範圍是高齡者的心聲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同樣對增加點數持保留意見,「敬老卡在不設排富條款、普及化提供的狀況下,增加補助是否會影響其他高齡政策預算,財政預算上需要做整體思考」。她分享老盟收集的民眾回應,「擴大服務範圍才是我們長輩普遍的心聲」。
老盟希望各縣市敬老卡政策都能突破交通補助,含納更多健身中心、參觀場館、參加藝文或社區活動的運用機會,甚至可以把敬老卡當成「國家給你的支持」,可以用於一些小額消費上。
張淑卿說,「我們要回到敬老卡背後的用意,目的是促進長者外出、增加社會參與,強化長輩自主獨立生活。而擴大使用範圍是我們老盟收集到的最主要的呼聲」。
《菱傳媒》整理所有「擴大使用範圍」的措施中,又以將敬老卡「從補助搭乘公車,擴大到補助搭乘公路客運、台鐵、高鐵」是最常見。
張淑卿表示,「確實有些長輩,尤其偏鄉長輩,也不坐公車,也不像台北有捷運,大家也會質疑,補助的基礎是什麼?會不會用不到」?
鍾慧諭:發展公共運輸 比加碼敬老卡更重要
「為什麼說敬老卡用不到?就是沒有這樣的服務給我用」,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回應。
六都公車密度較其他縣市高很多,長者較有機會去搭乘,而花蓮雲林的偏鄉地區,「公車一天也不過一、兩班次,密度低,作用就小」。她反問,住在都市裡面的長者,真的需要這項補助嗎?而住在偏鄉的長者,面臨的問題是服務不夠。
「每個人在選舉的時候都可以喊加碼,但把錢放在補貼票價,就會減少其他建設的預算」。鍾慧諭說,「我當然希望老人家多走出來,但是你補貼到國道客運,到台鐵、高鐵,這些是老人家常用的出行方式嗎?
鍾慧諭認為市內公共運輸的發展對高齡者的移動更加重要。
她說,高齡者對於城際移動的需求,遠低於一般民眾。若增加點數後用於補助台鐵高鐵,會造成資源排擠,忽視了發展縣市內公共運輸,尤其偏鄉公車密度低,連幸福小巴普及度也不高。
她反問所有候選人,「你可以說『我給了他福利,他用不到,那就不要用』。把錢花出去最簡單,大家都高興。問題是,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我們期待候選人做更多建設?還是挑一個簡單的政策來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