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國安局不懂華為
  • Line

A A A
2022-10-13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政戰局出訪夏威夷的行程被洩漏,案情爆發時國防部在9月24日公開聲明:「國防部強調,中共利用台灣新聞自由環境,以假報導、再下架等多種方式實施認知作戰,混亂台灣內部穩定…」,10月6日在立法院備詢時政戰局則承認確有該行程,洩漏是內鬼所為。國防部說媒體「假報導」,政戰局不留情面地說明,證實國防部才是說謊者。

不只國防部說謊不臉紅,從9月底到10月初兩個禮拜間,學者、媒體談此事時「認知作戰」口號滿天飛,自由時報製表認為此案是中共的系列攻擊一環,屬於「近期針對國安部門不尋常的攻擊」;也有國安人士在媒體分析該案的「斷點」模式。這些表述用了些情治名詞,把案情氛圍說得神秘。如同把消化不良稱之為「胃黏膜慢性淺表性炎癥」、把瘀青稱為「未凝結血液滲出血管壁侵入皮下組織」,賣弄名詞的國安人士誇張了緊張態勢,他們口中的台灣處境堪危,小破皮就說成可能形成蜂窩狀組織炎,國安專家也不談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等症狀,就預告台灣將面臨全身性發炎、多重器官衰竭。

只是低層次的案情,卻稱之為「認知作戰」,包括國防部在內的國安系統盡情編劇,作為帶風向的護身符。國安局解釋該局局長訪泰行程洩密案,也是拿這四字當咒語畫符。「認知作戰」當作刻板語境,華為監視器成為案情的罪魁禍首,這種道士拿木劍念咒語逐鬼的作法,只是表演,無法真正驅敵,更暴露國安系統是否真懂華為,是否瞭解華為涉及的貿易戰與資通產業?如同某些國安同仁說的,國安局統籌政經分析,卻對經濟外行。

華為不只是5G,5G也不等於資通安全的漏洞,但國安局的說法裡,粗糙地把這三者直接連上等號。美國制裁華為,抵制的不只其5G設備,緣起不是只針對資安後門,華為的手機與5G設施當然有安全顧慮,如同所有品牌的手機以及各國電信服務系統一樣,硬體、韌體、軟體總有漏洞,不時要更新修補,更關鍵地還在使用的人。美國有稜鏡計畫監視所有美國人與外國人的通話、英國則是在〈調查權力法〉中有「窺探章節」,行政單位可以在當事人並非嫌疑犯且不知情的情形下掌握所有上網紀錄,不管用不用華為,英國與美國民眾的資安本就不保。英國與歐陸對華為確有疑慮,就如同對美國有疑慮一樣,但有機制應對,這些西方國家被迫參與美國的反華為陣營,真正原因不是資安,是美國罷凌的結果。

台灣媒體已有報導,今年年初時英國前商務大臣凱布爾(Vince Cable)曾說明,英國政府禁止華為5G設備與服務和國家安全無關,而是迫於美國壓力,是因為「美國告訴我們應該這麼做」,儘管英國情報和安全部門曾多次保證,使用華為的服務不帶來任何風險。

上(9)月媒體也揭露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的負責人西亞蘭·馬丁(Ciaran Martin)的說法,英國國安、外交官員在2019年與美國白宮亞洲政策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談華為時,英方表示很樂意與美國一同應對中國在戰略上的野心,但根據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針對華為設備的技術分析,不認為華為足以威脅到英國的國家安全,且華為參與5G並沒觸及到英國敏感領域的電腦網路,因此華為不是重要的戰略問題。不理會英國解釋的博明,態度「反復粗魯無禮」,拒絕聽取英方技術分析,在會談期間咆哮5個小時,表示他不需要英國去做這些分析,他只需要英國人明白中國有多麼邪惡,同時美國團隊也拿不出東西反駁英方對華為的分析結論。

媒體的報導援引自英國調查記者克巴伊(Richard Kerbaj)甫出版的新書〈五眼聯盟的秘史〉,書裡談華為不只這段,共有12頁直接涉及這議題。克巴伊提到,美國不只罷凌英國,還遊說西歐諸國,要他們不可相信英國對華為的分析。

克巴伊並不親中,他揭露五眼聯盟運作的荒謬情節,也寫了澳洲反對華為的確基於技術分析與趨勢研判,但克巴伊指出美國反對華為是政治原因,不是技術原因,這是美國代表無法與英方辯論的癥結。

美國罷凌英國的結果是英國對華為禁令陽奉陰違,在禁令裡留了後門讓英國資通業者持續使用華為的設備與服務。陽奉陰違的還有西歐國家,甚至北美,例如一年多前出售專利技術給華為的黑莓公司。以黑莓商務機著名的黑莓公司,已不再製造發行黑莓機了,該公司現在以手機保密技術、通訊安全軟體在資通界仍佔霸主地位,黑莓把專利賣給華為,有利於華為手機的技術躍升。這項交易美國政府沒有反對,若說對華為的主要擔憂是怕安全洩密,就不該讓技術先驅黑莓公司與華為交易。

美國政府以國安為名制裁華為等中國產品,表面喊打喊殺做起來三心兩意,川普末期與拜登上台後,針對高科技出口管制,看起來強硬實際上常放鬆,行政單位幾次拒絕編列國會要求的管制清單。伴隨著拜登的晶片禁令,前兩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主張把華為等 中國電子設備製造商放入決定清單,看似態度再度強硬,訊息很明顯,美國特意製造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以及打亂供應鍊的穩定,讓中國大陸製造業與服務業難預測前景,部署投資、設計製造時增添難度。

打不贏人時就改變遊戲規則,正是美國制裁華為的原因。制裁華為本質是商業競爭,也因此隨著市場的變化,制裁有時鬆有時緊,有時偷放水。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5月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實施敏感產品出口管制後,也曾在實際作為上針對特定西方産品表示可以個別放行,可以賣敏感產品給華為。這些放水一度引起國會不滿,因為鉅額交易違反當初制裁華為的用意,在這些放水行為裡獲益的有INTEL、SONY等大廠。

看華為不能只看到華為監視器,這太低端;看華為不能只看到5G,這太天真。美國把華為形塑為安全漏洞與國安威脅,只是藉口,遮掩許多美國政界與產業界的個人利益,這點台灣國安系統有責任看懂,甚至點出利害關係人,才能想辦法找到著力點保護台灣廠商,不因為美國政界的個人利益,不因為美國藉華為之名喊打喊殺,台灣廠商犧牲在砲火裡。或許懂了也沒用,台灣從來不對美國說不,台灣供應商失去華為等中國大客戶,廠商只能自己找疏通管道、想辦法與美國政界產業界謀求利益交換,台灣人自己的政府,幫不了忙。

施威全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