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憶寧專欄/沒有人會贏的管制: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與言論自由困境
  • Line

A A A
2022-10-08 00:00

陳憶寧/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院長

在行政院對數位中介法草案進度喊停之後的兩週,菱傳媒於9月5日到9月 11日對台灣民眾進行對於該草案的看法調查,結果發現,接近六成的民眾對於其中關於政府推出對網路平台違法資訊的治理措施,表達不支持的態度;更有超過六成,不同意NCC成立一個數位中介服務的專責機構。

同樣有超過六成的民眾,對於由政府判斷訊息是否違法,表達不信賴的態度;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表示,會因為數位中介法授權政府機關對大型平台採較高度管制後,而移轉到使用者較少或不受監管的社群平台。在調查哪一類言論該受管制時,民眾較為認同的言論管制種類,僅限於國安與犯罪偵查項目,但認同度都不超過一半;最不認同的是維護公共健康,支持民眾不到兩成。

這調查可見,過去三年在新冠疫情中,政府強力打擊假訊息這個政策,並沒有獲得民眾支持。從這份網路民調可以看出,多數台灣民眾認知到草案對於網路言論自由的侵犯。

數位平台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基於保護使用者安全以及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對數位服務業者進行一定程度的課責,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有的作為。然而,網路平台的不斷創新使得使用者的行為千百樣,政府在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往往遠落後於民間,出手管制之前,除了要確認是否適度掌握平台特色,與其自律的管理規則外;更重要的是應先理解社會廣大使用者,是否接受政府的管制「善意」?限縮言論表達空間?

台灣作為華人社會中的代表性民主國家,高度的言論自由,特別能區隔台灣與其他華人社會的不同。台灣的數位建設在世界上是前段班,自然而然的,數位平台是一般民眾在公共事務的意見表達及參與,不可或缺的管道。一般民眾在政治參與上,除了投票外,是否能在公開場合暢論時事、表達意見,攸關民主國家的公共事務參與程度。我們可以由太陽花學運和洪仲丘事件的集會抗議事件中,看出數位平台上的政治參與如何可以反轉社會。簡單的說,政府提出的這份草案,讓民眾嚴肅的面對言論自由的限縮所必然導致的政治參與低落。

言論自由在民主國家中是被高度保護的,數位平台上的各式言論是否合理合法,更是往往難以立即斷定是非。所以許多的專家學者認為,最周延的方式還是業者自律,加上與公民團體、多方利害關係人的討論與協商,以達到共識,才能消彌各種錯誤判斷的風險。數位平台上不可能完全沒有假訊息、仇恨言論、霸凌、暴力、煽動、歧視,只是程度或重或輕。要是上述每一個問題都可能讓政府介入,必然引起網路寒蟬效應,重傷言論自由。數位平台問題的解決重要的關鍵並非政府管制的法律手段,因為法律不可能讓問題消失,反倒是提高了因為執法過度增加言論自由受限的風險。

網路上的各種服務相當多元,也在不斷變遷當中。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的出現,顯示政府重視數位平台對於社會的影響,這是重要的認知。但在此呼籲政府要考慮政府機關的專業能力、相關單位的量能、是否限縮言論自由等面向。建議往後務必廣納各種不同意見,參考歐盟國家實際操作之過程,評估台灣社會使用者之實際需要,才會有社會有共識、且真正可執行的政策與法律,達到實質保障網路安全又不傷言論自由的效果。目前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所透露出的未來是,管制者、數位平台與言論自由的三輸局面,將沒有一個人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