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視角/股市被大賣、經濟逆風狂吹 新興亞洲國家靠龐大外匯存底撐住
  • Line

A A A
2022-10-06 00:00

(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導致的金融市場震盪、經濟風險,新興亞洲國家能否招架得住?經濟學家多認為,新興亞洲國家多年累積的龐大外匯存底正發揮強力保護效用,以當前情勢推估,有機會避免「停滯性通膨」,台灣、印度等國發生經濟「硬著陸」的機率偏低。

美股向下修正壓力大,加上強勢美元環境,新興亞洲國家股市自然成為外資提款機。路透綜合韓國、印度、台灣、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尼證券交易所統計資料,9月外資賣超股市金額達88.3億美元,這是6月來首度月賣超。2022年第1季外資賣超股市總規模達697億美元,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全年賣超規模。

相對於股市,新興亞洲國家債券表現相對穩定。彭博新興亞洲債券指數2022年跌幅約9%,小於美國國債指數同期跌幅達11%、全球新興市場的逾16%。

新興亞洲國家外匯存底2.6兆美元

新加坡 Natwest Markets分析師齊亞(Galvin Chia)表示,多數亞洲國家的外國人持有債券部位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但這些數據顯示即使資金環境再次收緊,資金大幅外流的可能性也不高。 

根據彭博報導, 韓國、菲律賓、印尼、泰國、台灣都跟進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腳步,儘管升息幅度不如聯準會兇猛,主要因為通膨壓力相對較輕。這些新興亞洲國家在財政刺激政策上顯得謹慎,有利於抑制資金從股、匯、債市流出速度,避免釀成更大的風暴。新興亞洲國家外匯存底在2021年10月達2.8兆美元,資金自金融市場流出壓力下,目前外匯存底水準仍達約2.6兆美元,高於2019年底的水準。

主要亞洲國家外匯存底

總體經濟專家吳嘉隆接受《菱傳媒》電話訪問說:「美元強勢下要關注,第一利差,第二是輸入性通膨,第三是因本國貨幣貶值要還的美元債務負擔加重。舉例來說,以前用28台幣可以還掉1美元債務,現在得用32元台幣才能夠還1美元債務。」

瑞士再保險首席經濟學家海傑利(Jerome Haegeli) 表示,新興亞洲國家在保持低通膨的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我們目前認為亞洲多數國家都可能避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他指出,東亞、東南亞地區對俄羅斯能源、烏克蘭小麥依賴程度低,且多數國家都有製造業,產出的商品價格相對低、具有競爭力,這是經濟前景不至於過度惡化的關鍵原因。

中韓經濟風險偏高 台灣「硬著陸」機率低

摩根大通報告依據,亞洲各國經常帳水準、外匯存底等指標判斷各國脆弱性,泰國和日本是最弱,中國、韓國和印度次之。 野村證券9月13日發表的報告預估,亞洲經濟體中不容易看到經濟「硬著陸」的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台灣、菲律賓、印度。

不過,信用評級機構S&P Global Rating 針對2萬家企業進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中國經濟明顯趨緩下,現更面臨全球經濟成長減弱、輸入性通膨壓力的雙重打擊,如「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中國將面臨最糟糕的情況。

吳嘉隆則認為,以當前中國經濟動能走緩,失業率狀況等現況評估,中國已陷入「停滯性通膨」狀況。台灣在目前亞洲國家中狀況相對好,經濟成長速度減緩,而韓國因貨幣貶值幅度很大,與中國經濟連結度高,其經濟風險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