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性暴力型態層出不窮 婦援會籲勿下載轉傳成犯罪幫兇
  • Line
婦女救援基金會今日舉行35周年暨微電影首映會,呼籲大眾正視數位性暴力問題,勿成為犯罪幫兇。楊政凱攝

婦女救援基金會今日舉行35周年暨微電影首映會,呼籲大眾正視數位性暴力問題,勿成為犯罪幫兇。楊政凱攝

A A A
2022-09-19 14:21

(記者楊政凱/台北報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性別暴力的型態也隨之轉變,需要更多面向的理解與援助。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於今(19日)舉辦35周年暨微電影首映會,除回顧婦援會歷史,也透過影片講述數位性暴力的特點及受害者所需幫助。會中眾人感嘆參與性別平權運動多年,台灣社會卻依舊可見廣泛的性別暴力,甚至在網路時代下對於人身迫害更深。婦援會強調除推動修法規範外,民眾也應尊重他人,不要下載、轉傳或言語霸凌,而成為犯罪幫兇。

婦援會長期關注人口販賣及性別平權議題,於1987年因關注台灣社會的「雛妓」議題,而由律師、學者及社工等集資成立,並於90年代開啟「慰安婦」人權運動,近年則關注於數位性暴力,今年8月爆發柬埔寨人口販運事件時,亦投入營救。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婦援會一直是社會議題的先進者,並持續藉由公私合力推動相關修法,如《人口販運防制法》及《跟蹤騷擾防治法》等法案的修訂。

婦援會本次與「琢色映像」合作拍攝微電影《後來的我們》,由入圍金鐘獎女主角的范宸菲及戲曲演員施侑岑演出,內容講述年輕女子遭誘騙拍攝性私密影像後,遭加害人上傳網路,點出數位性暴力的型態,使人不論下載轉傳或留言評論,都會讓人無意間成為「加害者」,並傳達「不是受害者的錯」之重要訊息。

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根據今年婦援會所做「對於他人觀看性影像經驗」網路民調,有效樣本為1028份,在複選題「從那裡觀看」中,有高達90%是由網路觀看性影像,並有50%是由群組分享。在複選題「發現性影像後採取行動」中,下載和轉傳各有30%,並有25%會分享至其他媒體平台,由此可知一旦性私密影像遭上傳至網路,後果不堪設想。她說,曾有個案說「她覺得每個人都在看她」,該名個案因承受過多壓力以致無法完成學業,也無法工作。

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王幼玲說,在她長期投入性別平等及人權議題的過程中,看到性別暴力論述及型態層出不窮的變化。她忿忿地說,過往談論性剝削時,指的是將人關在密室中強迫從事性交易,在網路時代卻像是將密室換成檔案夾,性私密影像成為商品,甚至有網路論壇以會員制為號召、鼓勵上傳影片,在推波助瀾之下,被害人人格與尊嚴也被摧毀的更深。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透露,大學時透過《人間》雜誌得知雛妓議題,當時驚訝於台灣社會竟出現將他人視為商品、財產販賣的事情,時至今日雖然型態轉變,但背後不變的議題是「對人性的挑戰」。她說若人們不學會尊重他人,去思考自身行為、言語會如何傷人,性別暴力的問題將難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