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玲瑄/台北報導)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爆紅,女主角「禹英禑」的自閉症類群障礙者(ASD,簡稱自閉症者)身份成為話題;但台灣自閉症者的職場,並不如韓劇所描述那般讓人振奮,就業比例只有約四分之一。
根據勞動部調查數據,自閉症者就業比例只有25.6%,平均年資僅2.2年,以基層技術及勞力工作為主,其他為行政等事務支援工作等,但這資料為2019年統計公布。自閉症總會理事長陳惠玲指出,「人際互動障礙」是自閉症者的主要特質,最影響就業的因素。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認為,除了人際互動之外,短期聘僱常態化、聘僱單位鑽法規漏洞,造成自閉症者就業不穩定。
自閉症就業比例低 職場最大困境是「人」
根據勞動部2019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數據,自閉症者就業比例只有25.6%,工作上最常遭遇的困難是「與主管或同事人際關係問題」。
自閉症總會理事長陳惠玲認為,台灣大概在30年前才認識「自閉症」這個特殊傾向,直到2000年後人數才逐年增加,「所以目前很多自閉症傾向者還在求學階段,這可能是就業人口數和年資偏低的原因之一」。但她認為,「人際互動」確實是自閉症傾向者就業時難以跨越的障礙。
陳惠玲強調,大眾透過影劇或報章雜誌看見的「天才型」是極端少數,「無論典型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智能都和一般人一樣是常態分佈,特別高和特別低是少數」。但共通點是社交溝通及社會互動障礙,只要是與人互動的工作,都會遇到困難。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支持就業服務督導吳靜如觀察,自閉症者對工作忠誠度很高,但最常見的轉職原因是「人際關係受挫」,「他們聽不懂別人的暗喻,自己講話也很直」,所以職場較容易有人際衝突和誤會,造成職場安排的困擾。
「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講實話為何有錯?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方若嘉,她分享一位在超商工作的個案,直接對情侶客人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我們很常處理這種狀況…我跟他說不能直接這樣講,他還很理直氣壯跟我說『那男生就是醜啊』,他們不懂,講實話為何有錯」?
但吳靜如強調,自閉症者雖有社交障礙,但並非不在意人際關係。她曾有一位個案,好不容易應徵到夢想的工程師工作,「但他後來卻說,當工程師的那4個月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候」,除了要適應複雜的工作內容;職場環境冷漠、同事間少互動,造成他失眠憂鬱,「他覺得從小到大已經沒有朋友,在那裡工作也好冰冷」。
陳惠玲指出,無論能力多好的自閉症者,都需要一位類似「經紀人」的角色,幫忙協調人際的互動,與適應變化的環境,「尤其自閉症傾向的障礙相對不明顯,很多人會不理解,這麼理所當然的事情怎麼會不懂」,雇主就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和耐心,也因此自閉症者求職相對困難。
短期聘僱常態化 自閉症就業平均年資僅2.2年
勞動部調查指出,自閉症者的平均年資僅2.2年,而待業者離職的主因是「從事季節性或臨時性的工作」(26.3%),顯示自閉症者多數處於不穩定的就業困境中。
方若嘉和吳靜如的輔導經驗中發現,自閉症者從事清潔工作者是大宗,其次是行政工作,不需要複雜技能的工作,相對的取代性也高,很容易受產業景氣的影響。
除此,短期聘僱常態化、加上聘僱單位鑽法規漏洞,也是原因。「這6、7年來,無論公部門或私部門,短期聘僱已經是常態」,吳靜如進一步指出,單位進用障礙者,雖符合定額雇用規定,但仍有部分單位,為節省薪資,勞健保成本,要求障礙者工作滿一年之後,休息兩三個月再回原職,她無奈地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身心障礙者族群正處於這樣的就業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