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黨校教授蔡霞長文,中共菁英不滿習近平,20大後政局動盪?
  • Line

A A A
2022-09-15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美國〈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s)刊了前中共黨校教授蔡霞長文:「習近平的弱點-狂妄與偏執如何威脅中國的未來」,中英文版並陳訴諸中西各界。因為是紅二代,且常教導中共中高階黨政幹部,蔡霞論及中共內部政治時,引述了個人見聞與中共高官轉述的經驗,這些是西方學界所沒有的素材。蔡霞關注領導階層間的權力關係,著重習近平的性格分析, 這些角度並不特別,西方評論也常聚焦在中共高層的權鬥;但蔡霞的引述與推論,較少西方媒體的捕風捉影,因為西方評論者不像她曾與中共官員密切互動。

內部政治值得談,因為國際關係、經濟政策總是內部政治的延伸,例如拜登因為推動氣候變遷政策所以必須派特使與中國大陸打交道,而推動氣候變遷不只是基於理念,也是為了滿足西岸科技走廊與產油州的產業利益,這就是內部政治的精彩例子。但是輿論談內部政治容易流於譁眾取寵,使得內部政治的報導與分析常常語不驚人死不休。談到中國大陸內部政治或者相關的涉外事務,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紀元,講中共將有政變講了10年,政變還沒發生;有學問的趨勢專家也偶有這問題,范疇說2019年說:「如果武力開戰的定義是打下一架戰機、擊沉一艘戰艦,那麼,台灣對中共武台的警惕時間表就應該從3年到30年,調整為從3個月到3年」,不知道他說的3年到期了沒?

蔡霞的推論有無類似問題?把個人的主觀期待當成是客觀現實?她的推論根據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對中共決策實況有相當掌握。例如她提到中共最高權力機關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許多決定是通過在涉及重大政策問題的上報材料傳閱『畫圈』來做出的,常委們在這些『檔』的空白處寫上評論意見。這些『檔』通常由部委和其他黨政機關『一把手』以及一流大學及智庫的專家撰寫。『檔』在常委之間被傳閱…」這描述與大陸對台系統和智庫的講法一致,這原本是避免偏聽的制度性作法,可避免高層決策只是核心幕僚拚創意的閉門造車。

蔡霞認為中共體制的特點在人脈,這也是習近平從政生涯的關鍵,檢視習早期的不得志與後來的崛起,似乎沒有反例可以駁倒蔡霞的看法。

但習近平的崛起來自照蔭,是否就可以下結論說他沒知識、不讀書?習的確喜歡展現他的英文能力、長篇大論、引經據典、公開展現他讀了哪些世界名著,但這是否源自他學歷的不足?他知識上真的自卑?這得由精神分析醫師來討論,無人可以很權威地說習近平就是不讀書;常人只能從生活經驗來推論,習近平的博士論文很難是他自己親手寫的。

蔡霞文章談到中共內部不滿情緒加劇,她以為這也關乎了戰爭風險增加、社會動蕩增加。

蔡霞文中談習近平藉著整肅貪腐懲戒政敵、抓緊權力,這也是台灣政界聽到的大陸某些部門、省市的抱怨。習近平在各省先挑個人整肅貪腐,每個部也都挑個人,省部級的整肅一輪後,再從頭來過開始第二輪,被整的未必是大貪,被認為是清官的小貪污也被抓,這訊息當然很明顯,每個人都有把柄,就是每個人都可能被抓,那大家就乖乖聽話。

習近平懲治貪腐的確讓大陸黨政幹部很不爽,但重點是不爽的人有無集結成派,成為反習的有組織勢力?蔡霞認為習近平違背黨政分離原則後,成立了約40個「小組」,淩駕政府機構、直接插手政府事務,從總理李克強手中奪走大部分權力。的確,中共以前有江朱體制、胡溫體制,但今日李與習無法並列,但這代表李克強與習近平水火不容?李克強的經濟事務發言就是對習的反抗?人民日報上針對習的密集報導,就是對李克強的壓制?這些質疑若值得關注,前提是真的存在有組織、有領導中心的反習政治勢力,若沒有,所謂團派李克強、汪洋、胡春華等只是有相同淵源的鬆散人際關係,被習近平整合進領導圈子、各有分工任務,如此而已。

應該看到的是,不管清零或經濟事務,都是國務院執行。李克強的經濟談話都不是突然發動的隨性之作,而是早有規劃,相關部門討論、預擬的計畫,這些李克強講話不能視為刻意在戳習近平。同樣地習近平強調的清零,國務院執行,沒有抵制,這些都非中共內鬥的徵兆。

觀察20大前後的大陸政局,重點不在於中共領導內部裡的緊張關係,而是緊張關係是否等同於一觸即發的派系衝突或中間幹部的群體反抗。蔡霞自己也語帶保留地說了「心懷不滿是一回事,訴諸行動是另一回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只限於可能燎原,若星星之火點不起來,或是剛點起就會被撲滅,很難直接跳躍說成這是政局動盪的先兆。

施威全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