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新聞網》午夜熄燈!黎智英在台21年媒體王國走入歷史 

  • Line
《蘋果新聞網》8月31日23時59分起「暫停更新」。林啟弘攝

《蘋果新聞網》8月31日23時59分起「暫停更新」。林啟弘攝

A A A
2022-08-31 18:05

菱傳媒/綜合報導)香港壹傳媒集團自2001年登陸台灣,陸續成立壹週刊、蘋果日報紙媒刊物,過去21年來成功顛覆台灣新聞市場,在台灣新聞史上寫下新頁。但近年來面臨創辦人黎智英等高層相繼入獄、公司經營困難,壹傳媒紙本刊物陸續停刊,僅剩線上的《蘋果新聞網》勉力維持營運,不過在2022年8月31日午夜12點過後,《蘋果新聞網》也熄燈,黎智英在台的媒體王國從此歸零走入歷史。

2001年5月31日台灣《壹週刊》正式創刊,每期分為A、B兩冊,A冊報導政治、財經與社會、B本主打娛樂、生活與消費、兩本售價75元台幣。創刊號以時任總統陳水扁之女陳幸妤及準女婿趙建銘的私生活為報導焦點,創下單期銷售量27萬份的歷史紀錄。

隨後,2003年5月2日台灣《蘋果日報》正式創刊,以全彩印刷和低於其他報紙的售價5元促銷,快速搶下市場,光是首日零售量就號稱超越當時台灣所有報紙零售總和。在那個壹傳媒最輝煌的時代,《壹週刊》、《蘋果日報》兩大媒體屢創下一上架隨即秒殺買不到盛況,2008年3月《蘋果日報》封面報導「馬英九當選總統」時,甚至創下單日銷售71.8萬份的銷售佳績。

《蘋果》一開報就創台灣媒體先例,設置特有的「錯與批評」專欄,每日真實披露讀者對《蘋果》的鞭策;2015年間《蘋果日報》工會率先與社方簽訂編輯部公約,勞資雙方書面約定共同維護公正客觀立場,任一篇報導都不受黨派、商業或利益團體左右,《蘋果》正式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法律效力編輯室公約的平面媒體。

此外《蘋果》另項創舉是成立「新聞自律諮詢委員會」,邀請外部專家學者出任委員,定期和社內委員開會討論新聞報導是否符合新聞倫理、媒體道德規範,真正發揮媒體自律功能。

但隨著社會演變、數位浪潮襲擊,2018年4月《壹週刊》黯然宣布收掉紙本雜誌,全面朝網媒方向發展,只是轉型不到2年,2020年2月29日《壹週刊》仍宣告結束營運,資遣所有員工。

《壹週刊》熄燈號殷鑑不遠,但《蘋果日報》仍持續步上《壹週刊》後塵。2018年3月,《蘋果》宣布將編輯部一拆為二,分為數位、紙媒編輯部兩單位,以最精簡的人力,持續維持報紙出刊,但將大量人力投入數位編輯部發展網路新聞。

隔年4月,台灣《蘋果日報》即時新聞更名為《蘋果新聞網》,宣布鎖屏推動會員付費制,唯有付費加入會員才能在蘋果官網點選觀看所有新聞,一夕間導致《蘋果新聞網》的讀者如雪崩般大量流失,點閱率一瀉千里,與以前單日平均2千萬點閱率相較,不可同日而語。

眼見點閱率慘淡,《蘋果》高層終於在2020年7月1日宣布取消付費訂閱制,但流失的讀者就像變心的情人,一去不回頭,《蘋果新聞網》的點閱率持續低迷,讀者回流緩慢。

由於營運持續虧損,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發行最後一天紙本報紙後,次日正式停刊。《蘋果》在停刊公告表示,「台灣《蘋果日報》在新聞戰場並沒有輸,但內外的交迫,我們是輸在另一塊戰場: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我們無法再長期支撐虧損,縱然我們努力縮減虧損,仍然無法挽回頹勢。」

逾百人向《蘋果日報》索討資遣費差額 目前法院調解中

當時《蘋果》大規模資遣紙媒旗下300多名員工,集中火力發展線上新聞網。爾後這批首波遭資遣員工當中,有逾百人提告向《蘋果日報》索討資遣費差額。目前仍在法院調解中。時隔3個月《蘋果》二度資遣員工約200多人,隨後《蘋果》屢傳出即將打包出售,但交易案進度始終撲朔迷離。

台灣《蘋果日報》風雨飄搖之際,香港《蘋果日報》處境更險惡,2020年間港蘋辦公室兩度遭港府搜索,新聞材料、電腦器材通通被搬走,就連公司資金也慘遭凍結,創辦人黎智英與港蘋眾多高層分遭港府以違反香港《國安法》等名目查辦、收押,其中多人至今仍被關押在監獄中。

由於港府抓捕港蘋高層的動作越來越激烈、對象越來越廣泛,《港蘋》為保護旗下員工人身安危,被迫在2021年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後停刊,官網同步在當日午夜12時停止更新並關閉,徹底結束營業。

《港蘋》關門結束營業後,《台蘋》的立場與地位更顯尷尬,因董事會解散,無人做主,交易案始終只聞樓梯響,直到去年底突然跳出香港商人黃浩自稱是潛在買家,強調他擁有《蘋果》優先承買權。

黃浩聲稱,2017年他曾與壹傳媒簽約購買台港《壹週刊》,後來計畫告吹雙方一度對簿公堂,香港法院判壹傳媒需支付他2.5億港幣(約台幣9.6億元台幣)和解金,在「以資抵債」的前提下,他有優先購買台灣《蘋果日報》權利。但各界仍質疑黃浩有中資背景,依法不能購買台蘋。

今年6月間,《蘋果》交易案的最新消息是,黃浩攜手17LIVE創辦人潘杰賢,2人合作由潘出面以3億元台幣收購《蘋果》,多數員工都將獲留用並轉移到新東家,台灣《蘋果》公司代表人、精神領袖葉一堅也出面喊話安撫人心,親口保證將與多數員工一起前往新東家擔任榮譽主席。

但有香港壹傳媒股東質疑,《蘋果日報》僅是壹傳媒旗下的台灣分公司,在香港總公司已解散、無人當家前提下,究竟是誰授權主導交易案?黎智英的特助馬克賽門甚至為此到士林地檢署按鈴,告發葉一堅、《蘋果新聞網》執行長吳玉愛等人涉嫌背信、洗錢等罪,侵害香港壹傳媒公司及股東權利。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簡稱經民連)也多次公開質疑,《蘋果》交易案背後恐掀國安危機,經民連擔憂,《蘋果》創刊19年來蒐集的投訴爆料個資、機敏資料將外洩。

但就在各界質疑聲浪尚未釐清前,《蘋果》選擇以封存過往19年機敏資料的方式,堅持解散員工、結束營業,新東家潘杰賢承接多數員工,以《壹蘋新聞網》為名重啟爐灶,無縫接軌推出網路新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