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論媒觀點/大外宣轉身內銷變大內宣?
  • Line

A A A
2022-08-23 00:00

陳炳宏/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優聘教授

這件事該從何說起呢?2020年文化部說要幫台灣進行國際宣傳,第一年準備10億預算將成立國際宣傳的網路平台,委託公視籌辦。但其間公視部分董事認為接受這委託案必須聽命於文化部,公視作為公共媒體的主體性何在?後來幾經爭議,文化部決定委託中央通訊社籌辦。

說到這樣,其實國際宣傳媒體應該屬於政府的,或屬於公共的,國際上本就有不同模式可參考。例如美國之音(VOA)屬於國務院的,英國BBC屬於公共的,其實由屬於政府的中央社或屬於全民的公視來負責都沒問題,想清楚台灣要怎麼做就好。

結果不知何故(也許筆者孤陋寡聞),今年文化部突然又要公視來負責,大約在四月左右公視向文化部提出平台營運企畫書。但是聽說(雖有點不負責任,但不能透露來源),公視的企畫書有明寫會讓大外宣的Taiwan Plus網路平台在台灣落地,也就是會在NCC指配給公視的CH26頻段(目前有公視二台及公視台語台),再擠出一個新頻道(即三頻道共用CH26),讓Taiwan Plus成為國內可以收視的電視頻道。

這時問題來了,公視想做國際頻道,筆者沒有意見(雖然筆者認為公視當務之急是成立兒少頻道),但公視應該做的是符合公共精神的國際頻道,而不是每年都要向政府部門文化部提頻道企畫書,俟同意後才能製播節目的國際頻道。說到這裡,如果公廣集團有這種頻道,大家會覺得這頻道是政府控制的,還是全民公共的?

其實這樣四不像的頻道不是文化部首創,客家電視台早就是這樣存在著。當年民進黨陳水扁政府的黨政軍退出廣電媒體的理想,卻被客委會及文化部破壞無遺。目前客委會有講客廣播電台,也透過預算編列間接控制著客家電視台,文化部不僅擁有中央廣播電台,以及不知是否屬於廣電媒體的中央通訊社外,現在又要成立Taiwan Plus電視頻道,這樣合理嗎?

如前所言,我不反對公視成立國際頻道,但絕不是那種每年要文化部同意給預算才能製播節目的國際頻道。如果文化部真想做國際宣傳,也很想與國人分享國際宣傳的成果(不管你相不相信),那是否就把這筆比公視一年9億元還要多的平台營運經費,直接納入公視固定補助經費,讓公視往後年度法定預算至少能有20億元,這樣的國際頻道我就可以支持。

但如果Taiwan Plus是文化部利用作為公視主管機關的權力,施壓要公視硬擠出新頻道,讓大外宣平台轉身內銷成為內宣電視頻道,筆者實在不能苟同。一來,這與當年文化部想做國際宣傳的本意不符,二來利用主管機關的權力逼迫公視再擠出新頻道,實在不宜。這過程感覺NCC也配合演出,並不採取新電視頻道申設應有的法定程序來處理,而是僅以營運計畫變更的方式來審查,便同意讓Taiwan Plus利用公視CH26頻段來落地。文化部及NCC等官方機構便宜行事的結果,眼見年底前大外宣平台Taiwan Plus就要轉身內銷成為大內宣媒體了。

這些天媒體都在關注數位中介服務法,因為此項立法涉及各網路平台與媒體的切身利益,輿論便群起攻之,讓NCC成為餵食藍綠對決糧草的箭靶,但這法案只是需要更集思廣益而已,沒有十惡不赦啊。反觀Taiwan Plus國內落地爭議無涉多數媒體的利益,恐怕搶攻不到媒體版面,但筆者很希望輿論界能撥點時間關心這件事。

首先文化部應該把話說清楚,在國內落地真的只是怕成為國際笑話或想要操兵練習而已嗎?如果不是視黨政軍條款為無物,為何不將Taiwan Plus經費直接納為公視固定預算?即便要修法,應該比現在的模式更容易獲得朝野共識吧。再來外宣媒體應該是政府的或公共的,大家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討論以求共識,不要一下子要政府的,一下子要公共的,顯得主管機關毫無主見,難道大外宣平台真的只是要設立大內宣媒體的晃子。最後就是希望大家給可憐的公視一點支持力量,讓公視國際頻道不要屈服在政府的壓力下來營運,要每年向文化部提企畫書,獲得同意後才能製播節目,這絕對不是大家理想的公共媒體。目前採用這種形式在經營的客家電視台已經夠無奈了,千萬不要再製造另一個像客台一樣備受困擾的「虛假」公共媒體,關心公共媒體的民眾都應該反對。

每次談媒體問題,我最後都只有一句話想說:天佑台灣!因為我知道媒體不好,台灣絕對不會好!如果大家關心政府管控言論自由,準備在台落地的Taiwan Plus如何營運,不也是同樣的議題嗎?
 


最多人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