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意研究所公布最新民調,指香港逾6成受訪者認為新聞及資訊不自由。翻攝臉書@HKPublicOpinionProgram
(菱傳媒/綜合外電報導)香港兩家知名度較高的獨立網媒《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在政治壓力下一周內先後宣布停止運作,引起各界關注香港新聞自由受到的影響。香港民意研究所(HKPublicOpinionProgram,HKPOP)近日發表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及資訊並不自由;另有54%受訪者認為這兩家網媒停運後,會減低香港政府日後的問責及廉潔度。有學者憂慮,如果香港缺乏獨立的新聞媒體監察政府的運作,對民主及經濟發展都不理想。
根據美國之音(VOA)11日報導,香港民意研究所於7日發表首份針對《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的民意調查。這項調查於1月3至6日透過網路問卷,訪問7745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結果顯示,接近62%的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另有31%受訪者認為自由,5%表示一半一半。
以政治取向區分,6487名自稱民主派支持者之中,98%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可以說是一面倒的意見。而768名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之中,37%認為這兩家網媒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認為自由的佔大多數有52%,另有8%表示一半半。
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繞過香港立法會直接制訂的《港版國安法》實施1年半後,3家持反對聲音、較具知名度的香港媒體機構相繼宣布停止運作;香港《蘋果日報》遭警方搜查後於2021年6月24日最後出刊、《立場新聞》2021年12月29日遭警務處國安處突襲搜捕、同日宣布停運,事件引發寒蟬效應,《眾新聞》於今年1月2日向讀者告別。而香港《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多名高層及編採人員,被控《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名遭到收押,不准保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講師葉國豪7日出席香港民意研究所發布民調的記者會,指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社會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好像有兩個世界,不同意識形態的市民,對新聞自由或者新聞工作者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有不同看法。非民主派支持者仍然有超過一半覺得現在香港的新聞或資訊都還是很自由,但是民主派支持者有高達98%認為不自由。
近4成非民主派支持者有感言論空間改變
葉國豪表示,在1997年7月1日主權由英國移交中國之前,香港社會對新聞自由的看法,沒有出現這種意見分歧得如此嚴重的現象。葉國豪表示,有接近4成的非民主派支持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反映《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就算不贊同這些停刊民主派媒體的言論,民眾仍會感到,香港的言論空間已經改變。
葉國豪說:「(非民主派支持者)未必會看、未必會認同它們(蘋果、立場、眾新聞)講的一些東西,但是他們(非民主派支持者)都覺得香港應該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或者應該是一個不同聲音,你有你看、我有我看,好過完全僅一種聲音那樣。」因此,現在就算是非民主派支持者也都開始有些擔憂,「就算有些比較溫和的,譬如《眾新聞》相對溫和些的一個平台都沒有,或者今天你可能聽香港電台、或者你聽香港商業電台、或者其他電台,突然發覺那個主持人走了啊,或者你一直看的一些媒體人走了啊,所以可能這些非民主派支持者也都覺得,其實整體的香港言論空間,或者媒體的空間,其實是改變了。」
同時,葉國豪回應美國之音提問時也表示,香港新聞自由的收窄,加上國際媒體機構也在壓力下陸續撤散香港,對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都會有影響。
調查也發現,54%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後會減低香港政府日後的問責及廉潔度。葉國豪表示,長遠而言如果香港缺乏獨立的新聞媒體監察政府的運作,對民主及經濟發展都不理想。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香港在1970年代初期成立廉政公署後,加上媒體的監察,嚴重的集團式貪污幾乎絕跡,他擔心如果媒體的空間收窄,將來出現貪污腐敗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減少接收本地新聞資訊時間 反映出社會悲觀情緒
調查亦顯示,踏入2022年,有超過一半人受訪者估計,用於接收香港本地新聞資訊的時間整體會減少,另有31%受訪者表示不變。
葉國豪指出,如果市民接收新聞資訊是一種社會情緒的表現,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社會處於一種非常悲觀的情緒,尤其是民主派支持者,減少接收新聞資訊的比例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