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21世紀貿易倡議 美國的敷衍,台灣解讀為不離不棄
  • Line

A A A
2022-06-06 14:15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宣布啟動,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將在月底前往華盛頓參與首次會議,時間非常湊巧,立法院剛休會,否則鄧振中與相關部會應赴院報告。

比照台灣與中國大陸協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經驗,參與華盛頓會議的政務官應到立院7趟:到經濟委員會做專案報告並備詢、到外交委員會做專案報告並備詢、拜會立院各黨團、立法院院長邀各黨團代表與會共同聽取報告、赴立院經濟、外交等聯席委員會做專案報告並備詢;自華府返台後,還必須拜會立法院長報告會談情形、赴立院經濟、外交等聯席委員會做專案報告並備詢。

華盛頓會談結果若有共同新聞稿、簽署會議記錄,也該送立院。

台美互動黑箱,立院有權監督

上述行政機關赴立院行程還不包括部會首長拜會個別黨團幹部、委員會召集委員與立法委員。ECFA協商過程中,當時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赴立院超過100次,說明協商原則、立場、進展與結果。

中國大陸在陳水扁總統時代早就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若說因為ECFA涉及龐大的兩岸貿易量,所以賴幸媛必須頻繁與立法院溝通,以2021年台灣的貿易數字比較,台灣與大陸進出口總額3283.43億美元,台灣與美國進出口總額1047.8億美元,美國市場為大陸市場的3分之1,鄧振中應該跑立法院至少30趟。

當年反服貿協議者,例如如今的時代力量黨部,也應該持續高舉反黑箱的立場。服貿協議協商進展,陸委會頻繁藉著背景說明會向媒體說明,多次赴立法院報告。服貿協議主文共24條,具體規範商業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等遊戲規則,並表明7大不適用範圍,例如公共採購就不納入,表明台灣政府可以明令不向大陸採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涵蓋11項範圍,但文字多含糊,美國劍指台灣各大穴道,連國營事業也打算痛戳台灣。以農業為例,前朝政府與中國大陸協商ECFA,不增加開放大陸農產品來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其中一項就針對農產品。處處貓膩,在野黨有義務審核把關。

就協商程序而言,與大陸協商,政務官上場前,雙邊工作階層的協商常公開,以ECFA的桃園大溪協商為例,主談者是局長級文官,媒體蜂擁在會場外等記者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宣布啟動的同時,就預告月底鄧振中將與美國官員開會,這豈止黑箱,是突襲。之前的雙邊互動,以及未來3週兩邊工作階層的往來,不該遮掩,必須揭露。

美國善於把議題挪來當前提

與美該如何簽經濟協議,台灣中小企業、傳產、農業、資通產業各部門利益相衝突,但基於政治考量,民進黨一向高舉兩項目標:簽訂台美FTA(自由貿易協議)、恢復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平台。因為美國現在不講FTA了,所以台灣改口為《雙邊貿易協定》(BTA);至於TIFA, 2016年第10屆臺美TIFA會議開完快5年,第11屆才開會。BTA與TIFA是台灣設定的目標,是民進黨誇口的得分本壘板,花了6年多未得分,突然出現此時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擺明了正事拖延還沒談,美國又設關卡,而且是不具體、話不講清楚的關卡,這關卡到底是怎回事,遊戲規則為何,台灣還得再多花時間,再多花代價。

好像萊豬,應該是TIFA平台上的議題,但是美國把議題拿來當前提,結果是台灣吞下萊豬,TIFA開會仍沒紮實結果。

台灣對美強調需要上BTA的談判桌,美國遲遲不談該如何準備會議,好像婚事,總迴避婚禮的準備,大聘、小聘都收了,日期、場地還是沒著落,然後美國突然又出奇招:「我們還是先回過頭來討論議婚的禮節吧」,這就是「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美國善於設門檻,台灣引為榮寵。

美國的敷衍或牽拖,台灣解讀為不離不棄。

施威全小檔案


最多人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