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專欄/每週4萬救觀光?清冷的桃園機場VS大展身手的土耳其

  • Line

A A A
2022-07-22 00:00

施威全/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

指揮中心7日將入境台灣人數從每週2.5萬放寬至4萬,9日我因出國工作,安檢前在桃園機場兩個航廈的入境大廳觀望,通過安檢後在第2航廈候機,桃園機場已不像2021年死城一般,但仍淒涼。晚餐時間有位西方旅客在餐飲區邊走邊吆喝「麥當勞」,聲音在幾乎無人的空間迴盪,麵店服務生忍耐他的粗魯幾分鐘後,開口說關了。整層樓只有兩攤飲食營業。

指揮中心預設的每週入境4萬名額應該沒填滿。疫情前的2019年7月桃園機場抵台客機平均每日413班,這幾天每日抵台班機只有當時的三分之一,加上載客率低於2019年7月的85.5%,所以機場如此冷清。

搭機抵伊斯坦堡機場時,恍若另個世界,免稅店與餐廳全開,該機場有歐亞大陸價格最便宜的雪茄,香菸價格也頗有競爭力,足以媲美阿布達比機場,菸品的採購人群不少。至於香水,試用品可以拿起來噴,不顧忌旅客的手在瓶上會留下病毒。

排名常擠進歐洲前5名、全世界前15名的伊斯坦堡,今年7月是全歐洲最繁忙的機場,勝過巴黎戴高樂、荷蘭阿姆斯特丹、德國法蘭克福與倫敦希斯羅,但仍還沒完全恢復疫情前的盛況,目前歐洲各機場航班總數是2019年7月的87%,載客率仍低於疫情前,載客量約之前的7成。疫情終會過去,不是病毒不傳染了,而是人類對於防疫措施終會厭倦而完全解禁,屆時對於伊斯坦堡而言,營業額從今日的基礎上再往上衝40%並不難,該機場的企圖心不只如此,藉著各國機場都萎縮的當下,率先啟動搶客人,生意要比疫情前還大,成為疫情後的贏家。

伊斯坦堡機場在疫情發生後,於2020年9月就取得國際機場協會的機場健康認證(Airport Health Accreditation),這項認證每次效期1年,2021年4月伊斯坦堡第2次認證通過,成為全世界首個再次認證成功的機場,台灣的桃園機場則是去年4月才首次通過認證,今年3月通過第2次認證,桃園機場發布新聞稿宣布已為疫情後做好準備,其實比土耳其人晚了快一年。台灣防疫走過缺口罩、缺疫苗、缺篩劑的道路,比土耳其慢不意外。

面對疫情後觀光市場,伊斯坦堡機場也得力於土耳其航空的部署,根據執行〈單一歐洲天空計畫〉的歐洲空中航行安全組織(Eurocontrol)統計,最近這個禮拜,7月13日到19日,土耳其航空的班機數是全歐第3,只低於瑞安航空與易捷航空兩家廉價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的班次比起德航、法航多了約40%和50%。在疫情逐漸緩解時搶先恢復機隊,有利搶佔市場。以台灣到歐洲為例,雖然台灣市場小,不是土耳其航空公司的重點,臺北飛伊斯坦堡一週只有5班,但從伊斯坦堡到歐洲的航班多如蒼蠅,因此對前往歐洲的台灣人而言,從臺北搭土耳其航空到伊斯坦堡,再搭土耳其航空到歐洲,是便宜且相當便利的選擇。若要到倫敦,長榮航空號稱直飛倫敦,實際上要在曼谷中停,整個行程要17小時25分鐘;如果搭土耳其航空,在伊斯坦堡轉機再到倫敦,花的時間差不多,票價只有長榮的60%。因為土耳其機群當下在歐洲密密麻麻,構築了其競爭力,連台灣旅客也被吸走。

土耳其機場與航空公司正為該國重振觀光產業,台灣呢?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一上任,解除「禁團令」是他首次記者會的焦點,當日新聞頗關注何時開放國際旅客來台。若說這便是旅遊業期待的曙光,很不切實際。就算外國人能來台,有誰會先花一週時間悶在旅館,然後才出門觀光?不管是現在的3+4(隔離檢疫3天,自主管理4天),或是正籌議中的0+7,抵台頭7天都不能自由活動,加上其他防疫規定,包括出發來台前的PCR檢測報告,抵台入關後得花兩個小時時的吐口水檢測、等防疫專車等,這些措施皆讓觀光客掃興。開放觀光不可能只是開放來台類別與人數,檢測、檢疫都需要棄守,連口罩都不用戴才是真開放。

開放觀光這支票何時兌現,對台灣服務業存續頗關鍵,但現行防疫措施對回台的台人都仍關卡重重,還待一步步解除,才談得到解除對外國人的限制、復甦觀光產業。目前所謂每週4萬人額度,乘以52週,總數是208萬,相較於2019年全年入境的觀光客1186萬,總入境旅客數2418萬,只是零頭。今年7月若配額都用滿,入境旅客共18萬,比起2019年7月的260萬更是懸殊,可見得所謂開放入境額度振興旅業,只是應付一下服務業的解禁呼聲。政府為宣傳政績,說一週4萬的措施才開放兩週,額度就滿9成了,考慮再加額度,但就算從4萬開放到6萬5000,也還是零頭,無關大局。餓的人想吃飯,政府先給4粒花生,再給6粒半。

就算一週只4萬,4萬人從下機後,排隊檢查手機、排隊核對登錄資料、排隊吐口水檢測、排隊安排交通,要花2小時,以後成為6.5萬,目前的管制、檢測人力應付得來?在家或在旅館隔離檢疫人增多了,地方公所或外事警察的人力將更繃緊。若指揮中心只是調數字,一再往上調,是要調到8萬還是10萬?還是調到某一天,公務系統應付不來了乾脆棄守?

入境鬆綁的重點,不在玩數字,在於丟掉PCR,丟掉口罩,丟掉防疫計程車,把3+4或0+7改為0+0,入境不用隔離。儘管各國疫情多比台灣輕微多了,但考量變種病毒,台灣防疫與邊境管制仍採取軟著陸、軟起飛,不敢真正鬆綁,有其合理性基礎。要防疫,就是犧牲服務業,不須兩面討好,喊數字創造觀光願景太假掰,該把實話說清楚:先等到口罩不用戴了,國人回國不用隔離了,才會考量觀光產業。4萬或6萬5,對產業經濟根本沒意義。

施威全小檔案

 


最多人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