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寧/主筆
經不起外界質疑與炮轟,更擔心外溢效應持續漫延,讓桃園市成為民進黨敗選的第一張骨牌,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終於退出桃園市長選舉。林智堅重傷下場,但在「論文門」親上火線力挺的蔡英文總統、桃園市長鄭文燦與前副總統陳建仁也成為「受災戶」;反倒是始終保持低調的副總統賴清德全身而退,證明「信賴」才能趨吉避凶。
在義民節這個客家人最重視的節日,賴清德不忘透過臉書發文,「傳承義民忠義精神 展現台灣勇敢自信」。另一方面,「論文門」因為林智堅退選,避開了一屍五命,或者屍橫遍野的慘況,但民進黨中央正忙著清理戰場,畢竟傷筋動骨已是難免,尤其黨內高層遍體鱗傷,幾乎動搖黨本以及2024的接班鋪排。
因為北北桃是民進黨年底主戰場,在這個佔台灣總人口三分之一的區塊,只要桃園能夠延續執政,鄭文燦就有望扭轉去年華航諾富特防疫不利的負評,直取行政院甚至攻頂拼大位。如果能夠再下一城,穩住四都的蔡英文,不但領導中心愈加穩固,更能放手布局「後蔡英文時代」的領導班子,其中,陳建仁就被視為參選總統的大黑馬。
北三都目前看來,即便歷經論文抄襲和陣前換將等風暴,民進黨拼二都還是大有可為。只不過,整個過程這些台大校友,展現的是眼中只有政治利益,漠視學術倫理、混淆是非正義,即便贏得一場選舉,卻輸掉台灣價值,更難爭取人民認同。尤其頂著公衛專家、中研院前副院長、「聖騎士」的光環,卻不分青紅皂白,瞎挺特定廠商和論文抄襲,比政客還像政客的陳建仁,學者形象的「反差」之大,只怕選民的反噬會更大。
至於號令「全黨挺堅」的蔡英文,更是在關鍵時刻犯下低級的錯誤。如果林智堅早在8月初就表態「願意放空」,拼搏到最後一刻;且從頭至尾只願對媒體喊冤,不願當面向「法官」辯護自己的清白,旁人為何敢大膽背書?別說雙北的陳時中及林佳龍這兩人具參選人身分,對此只能四兩撥千斤,即便其他黨內同志也幾乎噤聲,深怕遭到戰火波及。
歷經2018年縣市選舉慘敗、四大公投民調一路落後,蔡英文都能夠過關斬將,連任成功並維持「前所未見」的高聲望,關鍵還是在於「沈著冷靜」的領導人特質,尤其不輕易站上第一線,讓自己面對砲火。但蔡英文的令不出黨中央,領導權威受明顯受挫,號令無法貫徹,「換堅」的結局當然衝擊其威望,有民調就顯示因此一口氣下跌7個百分點,但這是其實可以避免的「險境」。相較之下,「老江湖」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則是維持一貫打藍的基調,或者三分挺堅、七分打藍,沒有讓自己涉入過深,「災情」並不慘重。
至於賴清德日前才突襲式訪日,悼念前首相安倍晉三,不論此行是否獲得蔡英文的首肯,毫無疑問地,賴清德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國內聲量都有所提升,更不要說年初出席宏都拉斯共和國總統卡蕬楚就職典禮,和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互動密切,大大打響台灣名號。
再者,上個月的中常會改選,親賴勢力在10席中佔有關鍵的2席,加上屏東縣長潘孟安擔任中執委,賴系人馬成功卡位黨內權力核心,避免重蹈2019年總統初選的「覆轍;當蔡、鄭、陳聲譽受創之際,賴清德卻是秋毫無傷,凡此種種,對2024「大業」都有絕對加分的效益。
面對「論文門」,英系立委曾建言不要與台大對幹,關鍵時刻出手「護駕」,就是深怕蔡英文和林智堅綁在一起可能受傷,沒想到「挺堅令」才不過兩天,換將就成為事實。「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因此,孫子主張的慎戰,不僅慎於未戰之先,也慎於既戰之際,否則難達成「善戰」的目標。這一役,蔡英文顯然未能慎選時機、也未慎用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