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觀察/每30人就有1位東南亞移民工 民團推「Listener 聽你說」 平台助溝通
  • Line

A A A
2022-03-18 00:00

(記者許玲瑄/台北報導)台灣有多少來自東南亞的人口?政府去年12月的統計,有約83萬東南亞籍人士在台灣生活,等於每30名台灣人就有一位來自東南亞;這人數甚至已經超越台灣原住民(58萬人),成為台灣除了漢人外的第二大族群。但他們如何解決語言的困境?

實際走一趟藥局、診所或醫院,可以發現,多數醫療場所的主要語言是中文,次要是英文,很少主動提供東南亞語種的服務和指引。這群在台生活工作的移民、移工,身處語言不同的異地,遇到問題時,該如何尋找求助的對象?如何面對專業術語?又該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

「Listener 聽你說」移民/工法律暨公衛諮詢平台,推出了線上與線下的免費醫療、法律和心理諮詢服務。這是美國杜蘭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張韶韻,與長期在嘉義進行移民/工服務的「越在嘉文化棧」團隊,看見了台灣移民、移工的語言困境,在2020年共同創立「Listener 聽你說」平台。

「聽你說」團隊主動出擊的第一步,是推出可以在藥局使用的東南亞語種醫療卡;此外,團隊也嘗試在長照據點蹲點提供服務,下一步準備整合長照知識的多語資源,協助看護類移工能與受照顧的失能失智家庭,有更好的溝通。

醫療多語資源少 移民移工看病障礙重重

談到平台創立的初衷,張韶韻表示,主要是希望協助移民和移工解決生活常見的困境,例如想訴請離婚或發生勞資糾紛,但不知該如何取得法律資源;或是身體痠痛、皮膚過敏,但不知該怎麼拿藥;也可能因為以上原因,積累許多情緒壓力,該如何排解。
 
「就算是我們台灣人,有時候要取得法律或醫療資訊都有一些門檻,更何況這些只會基本中文的東南亞移民、移工」,而相較之下,醫療的多語資源又比法律更少。
 
張韶韻舉例,比如在進行田調工作的時候,常遇到藥局的藥劑師反映,和新移民、移工有語言溝通的障礙,「例如遇到移工來買避孕藥,但避孕藥的服用方式比較複雜,藥劑師很難向移工解釋服用方法,即便解釋完也無法確定移工是否真的瞭解」。

到了診所或醫院看病,又是另一個難關,通常在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描述症狀」環節就會卡關,此外,語言障礙和社會的刻板印象相互作用,「有時移民和移工的疼痛或不舒服,是不被認真看待的」。

她分享一位菲律賓廠工的案例,因車禍受傷進行術後復健,過程中感到頭痛不適,卻被醫護人員認為是在裝病,「如果今天換成我們台灣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確認是否為車禍後遺症,而不是認為你在裝病、想偷懶」。

面對重重的醫療障礙,很多移民、移工只能依賴中文較好又信任的朋友,幫忙買藥;若無法找到合適的「代言」人,就只能選擇到東南亞雜貨店,購買家鄉常用的基本藥品;最差的情況就是一個人苦苦忍受,從小病變成大病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聽你說團隊進行過許多田野調查工作,瞭解移民和移工實際的需求,圖為聽你說團隊和桃園看護工會的移工們進行交流。「Listener 聽你說」提供

醫療通譯仰賴「義工」 整體資源未有系統規劃

根據移民署與勞動部2021年12月的統計資料,以東南亞籍配偶和移工的主要國家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來看,共有83萬人。面對每三十人就有一位東南亞籍移民、工的現況,衛福部並未建置完整的醫療通譯培訓、分配系統,很多醫院到現在都沒有專職的東南亞語種通譯人才。

張韶韻認為,「語言翻譯並沒有被認真納入目前的醫療系統裡」,衛福部雖有培訓多語志工,「但他們(衛福部)是用義工的方式在思考通譯人才,沒有重視語言專業」,例如之前和嘉義的醫生聊天時就發現,醫院內部雖有多語人才資料庫,不過大多是醫院員工認識的朋友或家人,都是義務幫忙的非正式通譯。

「我覺得政府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先解決部會間權責區分太清楚的狀況」,張韶韻進一步舉例,聽你說團隊從社區關懷的角度出發,將移民、移工視為社區的一份子,提供相關的法律、醫療、衛教服務,但當初向文化部提案的時候,團隊卻被質疑為何社區營造要做勞政和衛政的事情,「為什麼你覺得你可以不用管這件事?」張韶韻忿忿不平地說。

近年陸續有醫院和衛生局、民間組織推出醫療通譯服務,但並無統一系統,許多是採預約制,且不同單位能提供的通譯語種也不一樣。翻攝台中市府網站

民團為解決溝通問題 主動出擊自製醫療卡

雖然「Listener 聽你說」平台補充了目前缺乏的整合型多語資訊服務,但張韶韻也說,「不是我們有一個諮詢平台,別人就會來預約」,因此他們思考該如何更主動的提供服務。

「所以我們做醫療卡,補充藥局的多語資源,讓移工買藥的時候可以用」,聽你說團隊主動出擊的第一步,是推出可以在藥局使用的東南亞語種醫療卡,以不同部位做分類,並提供相關的症狀,讓患者可以指出自己的症狀,藥劑師也可以透過醫療卡,向東南亞移民、移工解釋藥品的適應症與服用方式。

此外,聽你說團隊也嘗試在長照據點蹲點提供服務,下一步準備整合長照知識的多語資源,協助看護類移工能與受照顧的失能、失智家庭,有更好的溝通。

圖為聽你說團隊製作的印尼語醫療卡部分內容。「Listener 聽你說」提供


最多人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