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紅玩電競 延緩老化 高齡者第三人生充滿挑戰

  • Line

A A A
2022-07-04 00:00

(記者許玲瑄/台北報導)台灣可能在三年後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出現了各種高齡活動;有人在身邊人強烈的鼓勵下參加「熟齡網紅」海選;而「不老騎士」的成功,也讓許多長者受到鼓勵,勇於踏出舒適圈。

例如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發展多元的高齡活動,包括帶65歲以上的阿公阿嬤環島、演舞台劇、大玩電競;民間產業也不落人後,透過社群媒體的拍攝企劃,帶領55至75歲的初老族,展開多元嘗試,讓高齡者的第三人生充滿挑戰。

已成為弘道常態型的活動,包含「不老騎士」機車環島、「爺奶Color Walk」健走活動、小巨蛋舞台劇公演「仙角百老匯」、「不老棒球聯盟」比賽等等,去年甚至推出「不老電競」,由專業教練帶領長者參與英雄聯盟比賽,再度跌破眾人眼鏡。

而「不老騎士」的成功,不僅讓社會逐漸重視長者的自我實現需求,也讓許多長者受到鼓勵,勇於踏出舒適圈。

樂夢人生共同創辦人黃若蘭觀察,親朋好友的支持,是長者願意跨出舒適圈的重要動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企劃組長劉容谷也強調社會支持的重要性,「其實長輩很願意學習新事物,重點是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平台」。

阿公阿嬤也能玩電競、環島! 圓夢的背後是重建生活目標與延緩老化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長期關注高齡議題,尤其針對高齡者的自我實現與社會參與,舉辦創新多元的活動,讓長者的圖像,不再只是醫院和家裡,看醫生和含飴弄孫。

首屆不老電競的3支參賽隊伍,成員平均年齡高達66歲,圖為健行熊戰隊認真比賽畫面。翻攝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網站

首屆不老電競的3支參賽隊伍,成員平均年齡高達66歲,圖為健行熊戰隊認真比賽畫面。翻攝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網站

劉容谷表示,過去社會對高齡者有種過度保護的心態,覺得老了就要待在家才安全,出門就會有危險,「不老騎士第一屆團長當時80多歲,他就覺得自己想參加活動啊,但有點被社會排擠的感覺」。

為何鼓勵長者進行多元的嘗試那麼重要?劉容谷觀察,很多長者參加完活動後,心態有很大的轉變,他們重新建立生活目標、也因此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態,「這對延緩長輩的退化,有很正向的影響」。

不老騎士團每屆平均年齡在75歲到80歲間,不僅挑戰機車環島,更有人挑戰腳踏車環島。翻攝不老騎士官網

不老騎士團每屆平均年齡在75歲到80歲間,不僅挑戰機車環島,更有人挑戰腳踏車環島。翻攝不老騎士官網

社會創新團隊成立「熟齡網紅」平台 翻轉社會刻板印象

熟齡網紅企劃公司「樂夢人生」,則用創新的服務,提供55-75歲初老族自我實現與社會參與的舞台。透過形象、肢體訓練與健身等課程,鼓勵長者發展個人特色、建立自信,再透過拍攝企劃協助長者圓夢與不斷嘗試新事物,接軌潮流。

黃若蘭表示,「網紅是分享生活經驗的人,而熟齡長輩就累積了很多人生經驗可以分享,只是他們不知道該從哪裡分享起」,所以才以「網紅培訓」為出發點,透過以培訓網紅作為目標,豐富熟齡者的退休生活,翻轉社會對長者的刻板印象。

60歲的熟齡網紅「蕭爸」在形象打造課上,讓專業老師協助妝容設計。翻攝「人生下半場,我們的主場」粉專

60歲的熟齡網紅「蕭爸」在形象打造課上,讓專業老師協助妝容設計。翻攝「人生下半場,我們的主場」粉專

熟齡網紅「飛輪俠」唐一貞分享,課程有趣是她想來參加網紅培訓計畫的一大主因,「他們沒有把我們當成55歲以上的人,這些課就算放到年輕族群裡也很有吸引力」。

「小Q學姊」賴彥君則難掩興奮的說,參加網紅培訓的原因不是想紅,而是覺得這個計畫真的很棒,「我很享受他們一直幫我找好玩的事!他們是我強力的後盾,每次都很期待團隊安排新的挑戰」,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退休者的參考對象,讓大家知道「不用因為年紀就對自己有所設限」。

樂夢人生團隊透過企劃,帶領熟齡網紅進行許多嘗試,也讓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翻攝「人生下半場,我們的主場」YouTube頻道

樂夢人生團隊透過企劃,帶領熟齡網紅進行許多嘗試,也讓他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翻攝「人生下半場,我們的主場」YouTube頻道

家人與社會支持是長者跨出舒適圈的關鍵 「重點是有沒有機會和平台」 

劉容谷和黃若蘭也不約而同指出,家人與社會的支持,是熟齡和高齡族群願意跨出舒適圈、進行新嘗試的關鍵。

劉容谷遺憾的說,遇過不少已經報名活動的長者,後來又打電話取消,「原因就是家人會擔心,所以他也選擇放棄」;但只要長者能跨出第一步,「當他相信自己做得到,就可以主動創造下一個夢想」,例如一位爺爺參加完「不老騎士」後,下一步就登上玉山了。

黃若蘭也觀察到,很多人參加熟齡網紅海選時,都提到曾受身邊人強烈的鼓勵,「我朋友傳給我、我女兒傳給我,叫我一定要參加」,這顯示,親朋好友的支持,是長者願意嘗試新挑戰的關鍵動力。

劉容谷也強調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重點是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平台」,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調查,長者很願意學習新事物,甚至要付費也沒問題。她說,社會應該重視長者的需求,並尊重他們的能力,去設計和發展相關服務。

相關報導:想要「成功老」不要「倚老賣老」 關鍵是接受老化調整人生計畫


最多人看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