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台北報導)美媒《華爾街日報》今(28日)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對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展現出興趣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畫藉機施壓川普,要求他正式表態美國「反對」台灣獨立。
《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從2012年底上台以來,就將台灣視為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核心目標。知情人士稱,習近平已不再滿足於拜登政府時期那種「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
《華爾街日報》說,對習近平來說,「不支持」與「反對」台灣獨立之間的差異,並非語言遊戲。若美方做出「反對」的表態,這將代表美國從原本的中立立場,轉變為與北京立場一致、反對台灣主權的明確態度,這不僅會影響台海局勢,也可能進一步鞏固習近平在國內的權力基礎。
另一方面,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外交政策專家高登(Phil Gordon)及中國專家何瑞恩(Ryan Hass)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發表文章,分析台灣該如何應處中國施壓不斷及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高登曾任美國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國安顧問,何瑞恩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a)時期擔任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
兩人在文章寫道,為了能在面臨中國快速擴張的國力下維持自身生活方式,台灣領導人必須懷有緊迫感,補強自身脆弱之處。最重要的是,台灣領導人必須為國防及韌性投入充足資源。
文章指出,台灣需要進一步投資機動打擊武器,例如機動火箭發射器、肩射防空飛彈及防空系統;小型、可消耗的無人系統可增加關鍵防衛層;強化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則能提升韌性。預先部署彈藥及儲備能源、醫藥與糧食,也有助打消中國認為可以很快並以低成本拿下台灣的念頭。
高登及何瑞恩認為,這些措施不僅對台灣自我防衛能力至關重要,還能讓台灣免遭美方批評沒有盡到自身責任。

不過,高登及何瑞恩也在文章中坦言,這些並不能完全防止川普為了達成美中貿易協議,或改善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而在台灣問題上讓步的風險。
川習兩人預計今年稍晚將會面,高登及何瑞恩認為,習近平可能會要求川普承諾減少對台軍售,或明確表態美國「反對」台獨並支持兩岸最終統一,而川普可能會為了取得協議而受到引誘。儘管在此情況下,台灣仍擁有相當主動性和充足資源來塑造自己的未來。
川普與習近平計劃在即將於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上會晤,後續還有可能在2026年初由川普訪問北京,以及2026年12月習近平訪問美國。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表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不會一夜之間發生改變」,「但中國會持續、反覆地推動自己的立場,借此一點一點推進,並逐步削弱台灣對美國承諾的信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