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台北報導)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28日)表示,有關媒體詢問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因家庭因素,向總統賴清德請辭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一職,總統幾經慰留,最後勉予同意。黃曙光在軍中被稱「國艦國造潛艦之父」,他離職後,原型艦「海鯤號」能否在11月交艦,將再成焦點。
郭雅慧表示,總統肯定黃曙光自年輕投身軍旅,數十年來始終盡忠職守,為國家安全與國防建設奉獻心力。近年來黃曙光更肩負推動國造潛艦的艱鉅任務,帶領團隊克服萬難,成功完成首艘潛艦的建造,為台灣防衛自主寫下重要里程碑,後續工作順利步上軌道,總統表達衷心感謝。
黃曙光是現今6位國安會諮詢委員之一,他去辭後,6位委員只剩下前國安會秘書長、現任諮詢委員劉得金是軍旅出身,但劉得金長年都是在陸軍服務,對國艦國造業務牽連並不多,因此接任黃曙光的諮詢委員人選,將是外界觀察國艦國造政策延續的指標。
黃曙光曾任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在蔡英文執政時,是國艦國造的實際推動者,黃曙光也是少數擔任過潛艦長的高層軍官,他讓外界原本預期非常困難的潛艦工程,在高雄台船廠順利進行,並且在蔡英文卸任前完成原型艦下水儀式,但原型艦「海鯤號」下水之後,測試情況不如表訂順利,9月底完成海測的目標已確定跳票。
至於目前仍在台船手中的「海鯤號」,據了解,已經在9月初在高雄港內完成下潛5公尺的淺航測試,但與浮潛時相較,「海鯤號」首次淺航的相關資訊都未公開。
同樣是潛艦部隊出身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26日曾表示,現在國造潛艦面臨一個很大的風險,已經不是能不能防衛台灣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達到預期操作和作戰的目標,過去許多專家也不斷提出來系統整合問題,造船不太可能把所有裝備買回來,就變成一艘船,潛艦更是如此。
李喜明指出,以他自己曾赴荷蘭接收劍龍級潛艦的實務經驗,建造過程最少有兩個整合,一個是戰鬥系統整合,另一個是載台系統整合,兩個系統之間又有整合,載台系統的整合包括主機、電力系統、電瓶、輔機等,各式各樣的東西要整合,每個裝備之間要整合,不可能一艘船各個部位各自在運作,需要有一定的介面,這些就是造成整合困難的地方。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