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電裝置能量斷崖式下跌3因素曝光 賴清德只能做不能說的能源轉向

  • Line

A A A
2025-09-19 00:00

(記者孫福應/綜合報導)雲林前台西鄉長林芬瑩和先生丁文彬因涉嫌向太陽能及光電業者索賄560萬元,遭法院判刑,最高法院判決18日確定。但早在今年9月12日,檢警發現林的先生失蹤了。林芬瑩夫妻栽在新能源案件,在中南部不是個案,但也因為因新能源而爆發的貪瀆案太多,從2024年賴清德上任之後,光電發展已放慢腳步了。

林芬瑩夫妻栽在新能源案件,在中南部不是個案,雲林縣有六個鄉靠海,就有3個鄉長在任內向能源業者索賄遭起訴,比例達50%。為什麼會這樣,地方人士形容,在「風頭水尾」的沿海鄉鎮,上次有廠商敲鑼打鼓的要進駐,是1991年、距今34年前的事了,現在有人拿著「億來億去」的光電或風電案進門,沒動歪心思真的是聖人。

發展新能源,是2016年蔡英文執政後的頭號目標,配合的就是「非核家園」政策。根據經濟部《2050淨零轉型「風電/光電」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預計至2030年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目標為31GW(百萬瓩),年發電量約387.5億度電。但實際上,台灣的光電發展速度,已經從2024年賴清德上任之後,明顯放慢了。

依據經濟部的最新統計,自2016年以來,台灣的光電的裝置容量,每年都以兩位數的比例上揚,但2024年的年增加裝置容量首度下降,今年上半年甚至出現只剩下增加0.5 GW的情況。

在第一線感受光電能源不再如同過去熾熱的台電內部分析,今年的光電裝置能量斷崖式下跌,主要有3個因素,一、賴清德總統上台之後,法務部進行綠能蟑螂清查,展開「靖平專案」,多名鄉鎮長遭起訴。二、丹娜絲風災之後光電板毀壞的後續處理進度讓民意反彈。三、漁電共生屢次遭檢舉未符合原先設計,讓農委會對擴大農漁用地增設光電板產生疑慮。

這3項原因中,殺傷力最大的就屬「靖平專案」,這個案子不只在雲林抓了麥寮、台西、口湖、二崙的鄉長,彰化也有竹塘、永靖2鄉長被起訴,台南則是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遭收押起訴。這些案件讓縣市或鄉公所在處理光電案件時,態度變得十分保守。

根據法務部的統計,自2021到2024年間,各地檢調一共立案偵辦132起綠能蟑螂案,起訴60起,查扣的不法所得1.2億元,涉案的公務員大多數數是收現金賄款,有人把賄款放在辦公室、家裡,雲林二崙鄉長鍾東榮則是把上百萬的賄款放在鍾家祠堂裡。

過去為鼓勵光電廠部申請,各鄉鎮都配合經濟部成立專責窗口,台電也有饋電申請的單一櫃台,現在這些窗口雖沒有撤銷,但實際上已經處於半休眠狀態。

有些財力較差的光電業者,已經選擇退場觀望,或是把電廠轉賣給其他公司。原本今年預估要新增2 GW的裝置量,上半年只有0.5GW,台電從現在的申請數量預估,下半年的情況恐怕更不樂觀。

9月1日才剛上任的經濟部長龔明鑫,上任10天就遇到高雄興達電廠天然氣外洩爆炸,16日他首次與媒體座談,就強調能源2.0政策大方向並沒有改變,綠能仍是重中之重,今年綠電發電量佔15%以上,朝明年底發電比例提高邁進。

不過龔明鑫也說,關於光電會著重發推動屋頂型較無爭議,並提前汰舊換新光電板,讓發電量倍增;另外,龔明鑫也認為,離岸風電表現佳,經濟部支持繼續發展。

更多新聞:

【台中垃圾山追蹤系3】獨家/審計處揭台中垃圾失控 事業廢棄物不減反增啟疑竇

獨家/「金門鐵人三項挑戰賽」疑違法緊急停辦 監察院介入恐有數十起未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