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志願役人力流失情形依然嚴重 揭仲:115年比114年減少2個聯兵旅

  • Line
國軍志願役人力流嚴重,連戰機飛行員都減少,影響國家戰力。資料照片

國軍志願役人力流嚴重,連戰機飛行員都減少,影響國家戰力。資料照片

A A A
2025-09-17 10:08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為因應共軍威脅並回應華府的敦促,政府決定自115年起,大幅增加總體國防支出,115年高達9495億,占GDP的比例來到3.32%。但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今(17日)指出,儘管國防支出大增,115年國防部預算書卻顯示,作為戰力骨幹的志願役官士兵,流失的情形依然嚴重,甚至連飛官不願續服現役的人數持續增加,恐將對空軍各作戰聯隊的戰力造成不小的衝擊。

國防三大警訊,包括:(一)115年志願役人員的預算員額,比114年大減6784人、相當於2個聯兵旅;(二)軍官士官申請提前退伍人數疑似大幅增加,空軍更是暴增;(三)中校與少校飛行軍官不願續服現役人數持續增加,恐將對空軍各作戰聯隊的戰力造成不小的衝擊。揭仲說,這三大警訊,似乎顯示今年4月1日生效的調薪方案,對減緩志願役人力流失的助益並不顯著,值得國防部深入探討!

揭仲表示,第一大警訊是國軍志願役人員的預算員額,115年僅剩15萬3965人,與114年的16萬0749人相較,劇減6784人,形同一年之內又蒸發了2個聯兵旅;若與113年的16萬6235人相較,更大減了1萬2770人;其中又以志願役士兵減少的數目最為驚人,115年僅2萬8436人,比114年的3萬6637人,劇減8201人,減幅高達22%,只有113年4萬1670人的68%!

揭仲進一步說明,在預算員額比實際員額高的情況下,國軍志願役人力的缺口,可能比預算書呈現的更為嚴重。

揭仲認為,115年志願役人員、尤其是志願役士兵預算員額的大幅減少,不排除是近年志願役人員流失的情形太過嚴重,造成主戰部隊志願役人員的缺額居高不下,使國防部已實質放棄「主戰部隊維持志願役、義務役集中編成守備部隊」的原則,準備讓更多的一年期義務役人員進入主戰部隊;但這種方式雖可在數字上提高主戰部隊的編現比,卻會導致部隊的整體戰力下滑。

揭仲說,第二個警訊是軍官與士官未服滿規定年限卻申請提前退伍的人數,115年似乎大幅增加,使115年「軍官士官未服滿年限退伍賠償收入」的預算編列數高達1億1752萬5千元,比114年的8536萬6千元,多出3215萬9千元,增幅為38%,115年編列金額更是112年5035萬元的2.3倍;尤其是未來數年將新增66架戰機、4架MQ-9B無人機與大量防空飛彈的空軍,115年「軍官士官未服滿年限退伍賠償收入」編列3847 萬6千元,比114年2026萬1千元,多出1821萬5千元,增幅是破表的90%,115年編列金額更幾乎是113年1345萬5千元的3倍。

揭仲解釋,由於賠償金的計算基準,是以「學費、雜費、住宿費、服裝費、主副食費及全民健康保險補助費等相關費用」,「訓練及學習期間所支領之訓練或勤(職)務津貼、補助、補貼或獎金」與「訓練費用」,使115年「軍官士官未服滿年限退伍賠償收入」編列數大幅增加,應該與今年4月的調薪無直接關係。

揭仲擔心,若空軍真的出現許多志願役軍士官寧可賠錢也要提前退伍,未來幾年戰機與防空飛彈部隊擴編所需基層幹部,恐怕會出現不小的缺口。

揭仲說同樣不容輕忽的,還有鼓勵三軍資深中、少校飛官繼續服役的「飛行軍官續服現役獎助金」預算編列數,自112年起持續下滑,115年編列7億8813萬4千元,比114年的8億2218萬元,減少3404萬6千元,減幅為4%;若與112年的8億3828萬2千元相較,已減少5014萬8千元。

揭仲解釋,這代表112年後,選擇離開國軍的資深中、少校飛官人數逐年上升,115年獎助金預算減少的金額更是112年以來之冠,顯示今年選擇退役的資深中、少校飛官人數,恐怕是112年後最多,推估可能為30人左右。

揭仲擔心,以空軍為例,資深中、少校飛官是長機、任務領隊、分隊長與作戰隊幹部的主要來源,還要擔任新報到飛行員的訓練工作,是飛行部隊的骨幹;在空軍因接收66架F-16C/D BLOCK70/72戰機,將增編1個聯隊的情況下,資深飛行軍官流失人數的連年增加,恐將在各飛行聯隊引發不利的連鎖效應,導致戰力下滑。揭仲建議,空軍應仿效美軍,引進「後備役飛行部隊」與「後備役飛行教官」制度,讓資深飛官就算退出現役,仍可為國所用。

揭仲提醒,未來幾年國防部可望編列金額龐大之年度預算,與總金額可能逼近兆元的特別預算,其中多數將用於採購裝備與彈藥;倘若作為國軍戰力骨幹的志願役人員持續大量流失,屆時國軍恐怕會因為合格人員嚴重不足,導致雖坐擁大量裝備彈藥,戰力卻無法顯著提升。

更多新聞:

槍殺柯克嫌犯檢方起訴「具體求處死刑」 美籍網紅鎖吶:台灣要右轉「共和黨會執政十年」

「台灣地位未定論」美中新一波外交博弈開打 余茂春:美國本來就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