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臺灣海峽真熱鬧 政治信號更紊亂

  • Line

A A A
2025-09-17 00:00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9月12日臺灣海峽軍事動態真是熱鬧,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福建艦,在導彈驅逐艦杭州艦(舷號136)與濟南艦(舷號152)護衛下,自北向南通過臺灣海峽。當日新華社依據解放軍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在當日清晨6時30分所主動發佈訊息,報導證實福建艦前往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並聲稱福建艦本次跨區試驗訓練係航艦建造過程正常安排,並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

比較受人矚目的是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隨後在該部當日例行記者會中,面對記者就福建艦動態提問時,除重申海軍發言內容外,卻很令人意外地加上“中國軍艦在有關海域活動,完全符合中國國內法和國際法”,為何要如此強調其動態符合法理,確實讓人感到意外,同時亦令人難以理解。

在福建艦編隊穿越臺灣海峽之前,日本統合幕僚監部曾經公開發布海上自衛隊海上巡邏機,曾在沖繩縣魚釣島西北方約二百公里海域,發現該編隊動態;日本海上自衛隊曾指派其所轄第五航空聯隊海上巡邏機,對該編隊各艦實施跟蹤、監控與情報蒐集等應對措施;但在判斷該編隊將駛往臺灣海峽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就停止跟監情蒐行動。

但隨後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 DDG 7)與英國皇家海軍里奇蒙號巡防艦(HMS Richmond, F239)亦以編隊方式,自北向南通過臺灣海峽。當晚10時過後,東部戰區發言人陸軍大校施毅透過多個社交媒體管道,證實前述兩艦航經臺灣海峽,並給予強烈負面評議。

相對於9月6日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魁北克市號」(HMCS Ville de Quebec,FF332)以及澳洲皇家海軍飛彈驅逐艦「布里斯本號」(HMAS Brisbane,DDG41)在編隊穿越臺灣海峽時,刻意開啟艦船位置自動識別系統(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對外公開傳送其動態資訊;在9月12日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 DDG 7)與英國皇家海軍里奇蒙號巡防艦(HMS Richmond, F239)穿越臺灣海峽時,就刻意挑選接近夜暗時段,駛入臺灣海峽北部海域,同時兩艦並未開啟艦船位置自動識別系統,顯然有意藉此測試中國大陸解放軍監控臺灣海峽船舶活動與軍事動態以及識別不明目標能力。

當各方將目光聚焦在英國皇家海軍威爾斯親王號航艦(HMS Prince of Wales,R09)編隊,以「2025高桅行動」(Operation Highmast 2025)為行動代名,執行出訪印太海域巡弋並與盟友實施聯合演習訓練任務,是否將會藉由穿越臺灣海峽,表達政治姿態時,最後卻僅有其所轄下屬護航兵力里奇蒙號巡防艦現身,並且還是協同美國海軍艦艇共同行動,顯然倫敦很技巧地向北京傳遞政治信號。

但就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來說,此為2025年美國海軍軍艦第三度穿越臺灣海峽,但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11月26日美國海軍P-8A海上巡邏機穿越臺灣海峽之後,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針對其所轄戰機與艦艇穿越臺灣海峽,就不再主動對外發布新聞稿;其中包括2024年12月13日美國P-8A海上巡邏機飛航通過臺灣海峽,2025年2月10日至12日美國海軍輔助艦勃迪奇號(USNS Bowditch,T-AG-S 62)在美國飛彈驅逐艦拉夫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DDG 114)護航下通過臺灣海峽,2025年4月23日美國飛彈驅逐艦勞倫斯號(USS William P. Lawrence,DDG-110)以及本次美艦與英國皇家海軍艦艇協同編隊通過臺灣海峽。

其實依據2022年6月13日以及6月20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當時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針對他國聲稱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以及通航問題,提出反駁說明時,曾經分別強調“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以及“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權利”,但亦重申“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行挑釁、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之實”。吾人應當看出整個外籍軍事機艦通航穿越臺灣海峽問題關鍵,其實根本就不在於通航,而是藉由通航過程發表任何干預臺海之政治聲明。

所以就美軍來說,誠如前述,目前第七艦隊已經停止就其所轄艦艇與軍機通航穿越臺灣海峽,特別發布新聞稿。同樣前述加拿大皇家海軍、澳洲皇家海軍以及英國皇家海軍,儘管其艦艇通過臺灣海峽,但基本政策亦是不會為通航穿越臺灣海峽,專門發布新聞稿。而所有媒體報導都是由媒體詢問前述各國海軍發言人,然後依據各國海軍所回覆內容發布新聞進行炒作。

而北京面對此種變化,其實在應對策略上亦有所調整。以往北京會等待各國海軍發布新聞稿後,再依據其內容提出反駁;但當各國官方不再就此主動發表任何新聞稿,而媒體炒作仍然不休時,北京就開始主動由東部戰區先行揭露外籍軍事機艦通航穿越臺灣海峽動態,並且先發制人主動指控對方挑釁威脅。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從未否認過外籍軍事機艦有權在適當海空域通過臺灣海峽;而只是針對他國迫近中國大陸所展現軍事活動樣態,提出政治指控。但此種主動開罵作風,其實並無法遏止歐美媒體繼續炒作,只能算是表達態度發洩情緒。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第七艦隊在其停止發布所轄艦艇與軍機通航穿越臺灣海峽新聞稿前,總計在11份新聞稿中引用過“國際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來描述臺灣海峽,但經過北京提出抗議後,從2022年8月27日發布美艦USS Antietam (CG 54)以及USS Chancellorsville (CG 62)通過臺灣海峽,直至停止對此軍事動態發布新聞稿為止,總計共有21份新聞稿都未再引用過“國際水域”(international waters)來描述臺灣海峽。

當美軍都已經知道理虧,停止使用此等在《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中並不存在之辭語,唯一抱殘守缺死抓著不放這個錯誤用辭,只有我國外交部以及許多堅持政治正確卻不知細究法源,更不知當前風向御用學者,確實令人相當遺憾。到底如此睜著眼睛說瞎話,堅稱臺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有何意義?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最後必須提醒,外籍軍事機艦穿越臺灣海峽,對方大搖大擺到達鄰近海空域,儘管國防部不斷聲稱全程掌握保持監控,但卻鮮少拿出偵察跟蹤所獲得影像資料。每次看到日本海上自衛隊監控周邊海域他國艦艇活動,都會拿出相關偵察攝影所獲資料,國防部若不能提供相關影像資料,確實會讓臺灣鄉親懷疑國防部所稱全程掌握是否屬實。

特別是本次美艦與英艦共同編隊通過臺灣海峽,媒體報導強度並不算低,國防部連個新聞稿都未曾發布,到底真正原因為何,葫蘆內賣什麼膏藥,實在是莫測高深。總而言之,臺灣海峽外籍軍事機艦南來北往好不熱鬧,但政治信號卻是相當紊亂,媒體放話交鋒相互過招,其中玄機何在?恐怕日後才能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