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福應/台北報導)大罷免後的賴政府民調跌落,內閣改組,9日剛滿30歲的李洋就任新體育部長,試圖拉年輕選票救民調。而賴總統現在面臨的情況,在同屬亞洲第一島鏈中的日、韓、台、菲4個民主國家是普遍的困境。除了才上任的南韓李在明之外,其他領導人的民調數字都不是太亮眼。
根據長期追蹤台灣政情的「美麗島民調」,賴清德8月底的民調,施政滿意度已經降至31%,是他上任以來的新低。名嘴黃暐瀚也在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公布後表示,賴清德面臨3大警訊,如果九月份民調再掉破30%,到2028年前都會很困難。
同屬亞洲第一島鏈的日、韓、台、菲4民主國家同樣困境
賴清德現在面臨的情況,在同屬亞洲第一島鏈中的日、韓、台、菲4個民主國家是普遍的困境。日本和韓國在美國總統川普在去年11月大選後,接連出現領導人更迭。就在本月七日傍晚,日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首相石破茂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預計一個月內改選。
最新這4國執政者民調數字,新上任的韓國總統李在明8月的民調是63.3%(Real Meter調查)、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民調是35.4%(共同社調查)、菲律賓的小馬可仕則是48%(sws調查)、賴清德31%(美麗島調查)。除了今年6月上任的李在明外,其他領導人的民調數字都不是太亮眼。
這些領導人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外部有川普這位無法預料的美國總統,對內各國都有不同問題的內政難題。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賴清德團隊在2026年的地方縣市長選舉,「有可能輸到只剩下屏東」,恐怕會成為民進黨史上最慘的一次地方選舉。
專家:賴清德民調出現「聚旗效應」 大罷免後校正回歸
不過,就在一片看壞的預估中,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一位不願具名的民調專家就認為,從今年2月展開大罷免開始,國內的民調就出現失真的情況,特別是在國民黨出現死亡連署、黨工遭收押的氣氛之下,國民黨的支持度就一直偏低,民眾黨則是有京華城案壓抑,支持者真實表達意見的意願降低,反觀民進黨的支持者則是大受鼓舞,所以可以看到在政黨支持度上,民進黨在4、5月的支持度攀升,當時有人的解讀是「聚旗效應」。
根據美麗島、台灣民意基金會及震傳媒等民調,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高點在今年3月,突然高漲到50%左右,當時就是驅逐武統中配及罷免二階連署高峰。4月突然就掉到47%至44%之間,回復到之前水準,5、6月大致持平,各家民調都在46%到44%之間,7月大罷免投票結束,民調急速下跌至34%到35%之間,8月再下跌到31%至34%之間。
但是,事實上,賴清德的施政滿意度在4月之後就出現疲態。他說,726的罷免投票是這些民調的「校正回歸」,如果從政黨的支持度來看,民進黨現在還沒有偏離總統大選時賴清德所拿下的40%太遠。
根據8月台灣民意基金會全國性調查,各政黨的支持度民進黨29.4%,國民黨20.1%,民眾黨15.2%。這位專家說,如果把數字加起來看成是投票率,民進黨還是有45%的整體支持度,如果再跌破這個數字,就可能是真的危險。
「藍白合」趨勢逐漸成型 賴清德能否重演「2018小英奇蹟」?
823後這波府、院、黨人事改組,在外界並沒有獲得多少掌聲,民進黨地方上也很緊張,但他們並不看好賴清德會重演「2018小英奇蹟」,因為他們在地方上看到的是藍白合的趨勢逐漸成型。一名高雄的中央級民代認為,以前不爽民進黨的人,看到國民黨投不下去,只能回來投民進黨或放棄投票,但因為總統是主權象徵,投票率高一點對民進黨有利。
但這次不一樣了,這名立委說,有民眾黨競爭年輕選票,賴清德想要靠著不投國民黨獲勝,幾乎是不可能了,「只有真的拿出牛肉,而且還要讓年輕人有感,才能算是好政策」,靠喊一喊「抗中保台」是不行了。9月9日體育部正式成立,找了剛滿30歲的國際羽球冠軍李洋當部長,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部會首長。還有,除了鬆綁新青安貸款條件外,行政院本月初還宣布三大政策挺青年,拍板育嬰留停彈性化、青年婚育租屋協助專案都自明年上路外,也預告將修正租賃條例,保障租屋權益。在在說明了民進黨競逐年輕人的決心。
再者,依據陸委會8月針對國人的調查,近8成5民眾不贊成中共「一國兩制」主張(83.7%),7成以上不同意「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說法(71.8%)。這過去對民進黨是好消息,但現在不見得,這位立委發現,現在民眾幾乎都已經有台灣認同,連在野黨也這樣主張的時候,就沒有區隔性,除非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現一個像洪秀柱一樣的大統派,否則2026的選舉是一定幫不上忙了。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