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前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所推動的「國機國造」政策,雖完成全球第五代高級教練機「勇鷹高教機(T-BE5A Brave Eagle)」的研發與生產,但負責研發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卻面臨裁員逾百人,並以「遇缺不補」方式弱化,造成空軍下一代的初級教練機、戰機研發只能原地踏步。中科院內部人士批評中科院長李世強要將航研所墜入死亡螺旋,甚至還有人直接向李世強呼籲,不要成為「航研所終結者」。中科院則說,航空所無裁員作業,仍持續進用人力;因應國防任務調整,航空所配合進行組織調整。
經國號戰機是中科院在美國協助下,1980研發,並在1988年完成架原型機的出廠,隨後即成為國軍對抗中共解放軍犯台作戰中,防禦作戰中的空中主力戰機之一;但由於政府並沒有後續的性能提升與下一代戰機的研發,致使中科院航研所內經國號戰機的研發團隊潰散,甚至有人從中科院與漢翔辭職後跑到韓國,為韓國航太工業公司研發生產T-50高級教練機。我空軍要汰換AT-3教練機時,由於中科院與漢翔公司已無完整研發團隊與能量,甚至一度想要購買韓國生產的T-50教練機,引發國內批評聲浪不斷,不得不轉向歐洲廠商洽購高教機。
「勇鷹」高教機2026年中交機 「天使計劃」降為所級
但是蔡英文在參選2016年總統時的國防政策即以「國機國造、自研自製」新式高教機,導致外購高教機的計畫告吹;2017年改由中科院與漢翔綁在一起啟動「國機國造」政策,以總經費為686.4億台幣,生產66架T-5高教機,2019年由蔡英文命名為「勇鷹」,預計在2026年6月完成全案交機。
中科院航研所受到勇鷹高教機的研發需求,人力從原本縮減的600餘人,逐漸擴增,再加上下一代戰機的研發案及各類型無人機專案的興起,今年初航研所的人力已達千餘人,讓航研所的研發人員似乎看到未來的前景與希望。
雖然空軍未來還有初教機及下一代主力戰機的需求,但包括國防部及空軍都強調以外購為主,再加上近期賴清德政府發展軍用無人機政策,改為軍用商規及採授權民間廠商生產;另外,受到美國川普政府要求提高對美採購金額,對中科院航空所下一代戰機和無人機計劃發展均蒙上陰影,航研所內的研發人員也人心惶惶。

中科院內部人士爆料指出,李世強在接任中科院院長職務後,要求航研所在今年7月1日進行組織整併,並將航研所的員額從現1千多人調減為不到900人,導致剛上任不到一年航研所所長葉嘉範不得不請辭,甚至外傳其辭職後要到某上市公司任職,不願再背負航研所裁員的罵名。
爆料指出,葉嘉範在提出辭呈後,整個航研所及中科院都議論紛紛,有人認為航研所在組織調整、釋商民間和對美採購等種種不利情況之下,未來發展受限,加上台中院區位處精華地段,中科院現正全力開發嘉義民雄院區,未來有可能將台中院區搬遷至民雄在地深耕發展,結合無人機園區共同發展。爆料人士說,假若台中院區真的搬遷到嘉義,勢必帶來航研所大量人才流失,再加上遇缺不補的政策下,航研所的研發能量即會墜入死亡螺旋。另外,還有人在中科院內部網站批評李世強的這種政策,將會成為中科院「航研所終結者」。
據透露,中科院為配合「國防自主」政策及「下一代先進高性能戰機關鍵技術研發計畫」,特別以「天使計劃」作為代號,明訂是為中科院院級專案計畫。但李世強在7月已將院級的天使計畫縮編至航研所的所級計畫,不僅預算大幅縮減,就連研發小組與人員都以減併方式執行,讓資深研發人員心寒而申請提前退休。這項措施不僅代表國機國造正式走入歷史,下一代戰機及初教機絕對是外購,因為中科院已完全沒有研發能量。
中科院:配合人事進行組織調整 強化與國內外廠商合作
對於上述爆料,中科院表示,航空所並無裁員作業,期間仍持續進用人力;另因應國防任務調整,航空所配合人事任期進行組織調整,除持續推動無人載具機敏核心技術發展外,並強化與國內外廠商的合作,有效縮短研發期程,加速我國無人載具自主化與去紅供應鏈發展,及提升航空所更大研發創新空間與能力。
至於天使計畫由院級降為所級計畫,中科院表示,考量國機國造現階段任務已告一段落,故專案計畫近期進行組織規模調整,以因應實際作業需要;後續本院亦仍依任務需要調整組織,推動相關研製工作。
爆料指稱葉嘉範提出辭呈將轉任某上市公司一事,中科院表示,經前所長葉嘉範說明,卸任係因單純健康因素,沒有規劃轉職上市公司情事。
中科院最後強調,有關航研所研發能量,近一年在無人載具AI自主與聯合作戰運用等成果,將在本月18至20日的台北航太展呈現,敬請國人拭目以待。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