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擁核?反核?擺盪中的恆春半島 總統聲望才是核能爭議關鍵

  • Line

A A A
2025-08-23 21:07

(菱傳媒/綜合報導)即將卸任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核三公投前,被問及核三廠附近恆春居民6成都支持核三延役時,脫口說出「拿掉睦鄰基金補助款看看」,一語引起軒然大波,成為這位屏東出身的部長去職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8月23日的核三廠重啟公投未達500萬票門檻而失敗。從近年三次公投結果分析恆春人對核能態度,與其說是為了補助款,倒不如說與總統民調聲望更有關係。

郭智輝是屏東枋寮人,老家距離核三廠56公里,這裡的居民和恆春半島只有一線之隔,但台電核三廠睦鄰範圍中沒有枋寮,這可能影響了郭智輝對鄰居恆春人核三態度的判斷。

根據經濟部對所屬國營事業的睦鄰基金規範,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的睦鄰基金,現在可以用在文化教育、獎學金、瓦斯優待、急難救助、中低收入戶救助、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福利及公益活動或建設等7大項。

營運40年的核三廠給恆春半島居民每個月、每人的電費補助是150元,小孩子唸書只要高中、高職學業成績在75分以上,高大學及研究所組學業成績在80分以上都有獎學金,一年核三廠要花4百萬的獎學金。但是這項福利只限103年前就設籍的居民才有。

在建設工程及社區活動上,依台電「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執行要點」,核三廠所在地恆春鎮和鄰接的車城、牡丹和滿州等三鄉鎮公所和縣府,年度電協金加上放射廢棄物貯存回饋金及公益專案補助,每年回饋金約兩億四千萬元,其中恆春鎮就分得約一億兩千萬元,占了一半。滿州是3300萬、車城是3500萬、牡丹鄉則是1600萬,而且停機之後因為還有核廢料儲存,預計還可以領25年。

113年恆春鎮公所總支出5億5千萬,收入是6億7千萬,結餘1億2千萬,台電的補助金,幾是鎮公所預算的20%。難怪枋寮人郭智輝對於核三睦鄰基金的態度是這樣。

不過,從前兩次公投結果看,與郭部長對睦鄰基金會影響居民對於核能議題的看法並不相同。在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及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中。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結果,全國同意票跨過門檻,恆春半島的同意票也一樣贏過不同意票;2021年的核四商轉公投,全國同意票未過門檻,恆春半島的同意票也一樣沒有贏不同意票。

這2次公投的總統是蔡英文,以核養綠時,蔡英文的民調處於歷史低點,只有20%,但是到了2021年、蔡英文的民調已經從谷底爬升到歷史高點的54%,蔡英文一向反對核能,立場沒有改變過。因此說恆春半島拿睦鄰金的居民因此就支持核能,恐怕推論太過主觀,他們投票的結果,反而更扣緊屏東出身的蔡總統民調高低。

再看這次8月23日重啟核三公投,恆春半島四鄉鎮,投票率都在25%至28%之間,恆春鎮同意是4103票、不同意2658票,車城鄉同意是1106票、不同意881票,滿州鄉同意896票、不同意682票,牡丹鄉同意1106票、不同意219票,都是同意大於不同意,同意率約61%。

賴清德在高屏地區的民調,自從上任以來就一直保持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但直到7月6日的丹娜絲颱風之後,賴清德的民調在南台灣出現崩盤,全國滿意度更是直線下降到34%,比起不滿意度56%,相差了12%,是賴清德上任之後最差的成績。此次核三重啟公投也符合蔡英文時代的公投結果。也就是說,恆春人在蔡英文民調低的2018年那次以核養綠公投,是支持核電的;到了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那一刻,蔡英文民調回來了,恆春人就與小英一起反核了;現在賴清德民調是低的,恆春人又回到反核了。

不過,每次公投的投票率都不高,這些推論只能從投票結果看而已。

核三廠的附近的恆春居民擔心停機會會喪失工作機會,補助減少也不是沒有理由。以核四廠的新北市項寮鄉為例,2011年還有13540人,2015年宣布封存之後,補助金減半,但到了2017年11月停發後,人口只剩12546人,工作機會減少、以致於人口外流。這應該才是核三廠即使被當地居民視為「癌細胞」,卻仍然放不下的主因。

更多新聞:

郭智輝請辭經濟部長!童子賢舉1事抱屈:有人趁機勾他一腳

超親民!賴清德第7度視察台南災後復原 爬鋁梯上屋頂遞水慰勞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