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下周起實施新關稅,其中對台灣稅率為20%,遠低於4月初公布的32%,不過仍略高於台灣競爭對手日本、韓國的15%。總統賴清德稱20%關稅僅為「暫時性稅率」,外界評估台灣恐加碼投資美國3千至4千美元換取降稅。
這場川普關稅大戰中,各國都端出了對美大投資換取降稅,《菱傳媒》整理一張圖表,帶大家了解各國都投資了什麼?
川普於美東時間7月31日敲定先前展延的對等關稅政策,更新後的美國對近70國所課稅率範圍從10%到41%不等,較今年4月初首度公布時略低。白宮表示,新稅率將於美東當地時間8月7日0時1分生效。
根據白宮公布的對等關稅加徵列表裡,敘利亞的稅率最高,達到41%;寮國與緬甸為40%;瑞士與南非也分別面臨39%與30%的關稅。
對一些尚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亞洲國家來說,川普目前公布的稅率能讓他們稍微喘口氣。清單對泰國輸美貨品關稅將從原本的36%降至19%,馬來西亞從先前的24%降至19%,台灣則從先前的32%降為20%。
《彭博》(Bloomberg News)引述一名美方高層指出,對各國加徵關稅大致分為3類:一、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關稅約為10%;二、與美達成協議或對美僅有小幅順差的國家,約為15%;三、未與美國達成協議而順差又較大的國家,則面臨較高稅率。
台灣目前為第三類,未來將朝第二類邁進。而目前已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地區,包括歐盟、日本、英國、韓國、菲律賓、印尼及越南,這些國家為安撫川普,都已承諾將大量購買美國能源與飛機、加碼投資美國,並提高美國農工產品的市場准入。
據白宮公布內容,日本願砸下高達5500億美元投資美國市場,並全面開放汽車、農產品等項目;南韓則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資金由川普全權分配,同時另加碼進口1000億美元美國能源。歐盟也拿出7500億美元採購美國能源、並再投資6000億美元,成功從30%關稅壓到15%。
雖然南韓沒開放美牛與稻米市場,仍換來降稅,顯示談判仍有彈性。歐盟方面雖表達支持,但德、法等大國批評這樣的協議恐讓歐洲經濟受制美方。
總統賴清德表示,目前台美雙方還未完成總結會議,因此20%僅是「暫時性關稅」,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而台美雙方後續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
賴政府目前的說法隱含台灣未來恐需對美進一步讓步,而行政院派出的談判團隊已承諾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天然氣和武器等產品的購買,以減少台灣對美國74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
台灣關稅稅率最後如何拍板,由於台美雙方將持續進行磋商,目前仍在洽談下一次會議,台灣最後將會端出什麼投資內容,也成為國內外關注焦點。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