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台北報導)美國財經媒體《彭博》新聞網,今(美東29日)以「台灣總統本週表現糟糕 取決於美國貿易協定結果」為標題,報導台灣26日舉行的罷免投票及台美關稅談判的進度,《彭博》新聞網在報導中表示,川普團隊至今僅向台灣提出「最佳稅率關稅」,但未明示具體數字。該人士補充指出,台方官員推測該稅率為日本獲得的15%左右,但在東京承諾提供5500億美元投資基金後,華府也向台北要求更多投資。
《彭博》新聞網在報導中先是描述了台灣罷免投票,讓賴清德總統遭受重大挫敗,原本預定出訪計劃也延後,而且台灣官員還在華府談判,最終談判結果將更進一步影響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判斷。
外媒報導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計劃受阻,都認為與中國抗議,而美方考量正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加上「川習會」即將進行先前幕僚作業,為避免破壞談判氣氛,因此考慮不同意賴清德過境紐約,而致使賴清德決定「延後」出訪。
但參與美中貿易談判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天於瑞典接受美國媒體《CNBC》訪問,過程中除了談論美中談判進度,《CNBC》記者也詢問,有報導稱台灣總統被拒絕過境紐約,而這正是中方希望美國政府做的事情。這樣做是為了與中方達成協議嗎?
對此貝森特回應,我們非常謹慎地將貿易和國家安全分開。所以台灣總統的行動與我們的談判無關。
另一方面,巴拉圭執政黨議員梅薩(Hugo Meza)近日與中南美洲其他14國共30多名議員一起訪中,當地媒體報導,梅薩29日表示,巴拉圭在台灣問題上「浪費時間」,應該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建交,他將正式向總統貝尼亞提出此事,而貝尼亞就是率先說出賴清德總統將來訪問的邦交國元首。
梅薩稱,他訪問中國、看過中國的經濟發展後,認為巴拉圭應該反思,「面對像中國這樣的巨人,有14億人口、在拉美地區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巴拉圭哪怕只要能分到其中的1%,都能大大改變生產模式」,為了台灣而沒能參與其中,「在我看來很是荒謬」。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