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踢館藍軍不成 罷團沒輸  民進黨接收大罷免百萬公民力量 有利改組

  • Line

A A A
2025-07-28 00:00

(記者孫福應/台北報導)民進黨與罷團合作,7月26日踢館藍軍大本營為主的北北基、台中與花東選區立委,但24席全沒罷成。不過,罷團並沒有輸,因為這次23個罷團是民間自主成立,送出的二階連署91萬多份,但投票同意的人數卻有161萬多人,民進黨等同接收了這百萬公民大軍,成為下一波改組行動的主要來源。

罷團內戰鬥力強的,大都是女性,她們的學歷沒那麼耀眼、社經地位也很普通,但她們接地氣,很多是民進黨現在不容易接進的族群。甚至,在7月25日罷免的最後之夜,有了新一代的公民代言人,都可能成為未來綠軍的人才庫。

仔細分析,這次全台25個罷團,除了「新竹雙罷」是民進黨一開始就主導外,其餘23個都是由民間自主成立。從2月開始,罷團歷經了梁山泊式的「呼群保義」,也不可避免的在獲得一段勝利之後的內訌,這些都是組織必然出現的過程,「是金子總會發光」,最後在罷免的最後之夜舞台上,出現了新一代的公民代言人。

太陽花運動出現的新星,黃國昌、林飛帆、林昶佐等人,這些人大都有高學歷,在社會上認知是精英頂層,部份人創了時代力量。但這次罷團發揮戰鬥力的,大都是女性,她們的學歷或沒有那麼耀眼、社經地位也很普通,但她們接地氣,可以在街上和阿公阿嬤閒聊一段,也可以流著淚直面與作勢攻擊她們的反對者理論,這些特質過去民進黨的歷史上,大概就只有「美麗島受難者家屬」可以比擬。因為這群受難者家屬,在家中的頂樑柱入獄之後,為民主運動灌注新血,才得以讓民進黨從逆境中走出來。

罷團這群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女性,阿美、卡蘿、Ami、琪琪等人,她們都是來自民進黨最困難的選區,而且還是民進黨去最難打進的女性群體。再者,這些人還有一個太陽花世代沒有的優勢,她們從來都不必擔心如時代力量或民眾黨等「小綠路線」的討論,因為她們沒有要組政黨,遊說她們以適當方式參與執政團隊,會是賴團隊走出小圈圈用人的象徵之一。

726開票之後,活躍了大半年的罷團先沈寂了,因為成績單揭曉,24席罷免立委,罷團送出的二階連署就達91萬多份,但同意的人數只有161萬多,罷團沒有達到原本設訂「1人拉2票」的目標,有人說公民團體沒有成功,但也有人說,她們沒有輸,並且會幫民進黨蓄積了下一次改組或新行動的力量。

前總統蔡英文時代面對的,是跟著太陽花一起茁壯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蔡那次的挫敗讓柯文哲「將相寧有種乎」。賴清德同樣面臨挑戰,但他有一點比蔡英文好的,因為這次公民團體沒有成功,也沒有產生另一顆足以和他競爭的新星,這是他比蔡英文幸運的地方。 

大罷免敗了之後,內閣改組、黨務人事調整是接下來賴清德總統面臨的問題,但是怎麼樣改組?賴清德手裡還有什麼牌可以打?2018年,蔡英文在縣市長大選中也慘輸國民黨130萬票,她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引進年輕人,二是擴大從地方上取才,讓更多非英派的人入閣,讓她成功渡過了困境。

賴清德總統現在面臨的狀況,其實和蔡英文類似,只是他是用2倍速在經歷這些事情。他們同樣都有一次台灣社會自發性的反中活動,同樣的,在激情過後,都要回來面對在野黨最致命的反撲,所以賴清德總統現在手裡還有什麼呢?先從黨組織外看起。

黨內的權力分配應該是現在賴清德主席頭痛的問題,過去,小英時代先是把高雄市長陳菊團隊搬到台北,讓陳菊成為行政團隊名符只實的「大姐大」,當然最後陳菊也成為標靶,包括柯文哲在內的在野黨都是把陳菊視為批評的重點,仿彿民進黨的壞事離不開陳菊系統。    

賴總統和小英前總統的人格特質有一點很像,黨內都認為他們清廉自持,所以要找到一個可以幫他解決黨內派系權力分配的人,就十分重要。  

其實,這段期間媒體常會報導民進黨內某重量級人士如何評價賴政府,反向思考,他們是不是也在暗示「我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賴清德就會面臨兩種選擇,把閣揆釋放給不同派系,但每個人都做不長,最後的權力還在掌握在自己手裡。另一種是小英式的絕對信任,但這個人還要能扺抗得了在野黨的猛烈砲火,而且還能忍受政不出行政院的壓力,所以這個人選的選擇就很有限了,只能從賴身邊最親的人找。   

至於部長級的閣員,民進黨執政縣市裡還是有人的,只是他們有一大部分都不是新系甚至是泛新系,這就要看賴有沒有全面培養人才的戰略思考了。另外,自從「團結國家十講」之後,賴的文稿團隊也被批評,從文章內容一大串,故事少、可讀性也受詬病,賴總統應該要考慮嚴格執行「讀稿機」的角色,畢竟總統脫稿變成常態,總統府寫文稿的編審們就是當場被打臉了,這些都是未來團隊要思考的。

總的來說,726罷免投票同意的人數有161萬多人,是23個自主公民團體幫民進黨找出來的,罷團並沒有輸,民進黨正好藉這股力量再往下走。

更多新聞:

25罷免案全數不通過 藍白要卓內閣改組 賴清德強調公民的力量沒有白費

分析/罷免票會說話!雙北撐住 賴清德連任紅色警戒區 桃園、台中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