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罷免慘敗!要扭轉國會朝小野大局面 綠營恐只剩一條路可走

  • Line

A A A
2025-07-27 01:32

(記者胡健森/綜合報導)中華民國甚至是全世界實施民主政治以來,首次出現的大罷免事件,昨(26日)以「24:0」、「25:0」(包含新竹市長高虹安)為第一階段的大罷免投票劃上了句點,在野的藍白陣營可謂是「敗中求勝」,歷經罷免綠委連署成案「掛蛋」的慘敗之後,卻在投票結果大獲全勝,而在此次的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更有幾個政治點值得後續觀察。

罷免團體屢屢失言、操作過頭引發不滿這些因素先不談,就被動方的藍營而言,如果以「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在大罷免連署、成案階段,藍營接連失利,不僅一案未成,更有多位地方黨部主委、黨工人員遭被質疑是雙重標準、執政者鷹犬的檢察官收押禁見,也未嘗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甚至有利於藍營順勢而為,進行後續的選戰操作。

在大罷免正式啟動之後,各罷免團體、幾個代表性人物(如曹興誠、八炯甚至賴總統的「雜質說)及多位綠營政治人物、甚至檢方諸多的爭議動作,特別是始終不釋放柯文哲,在在激起了藍營、白營支持者以及部分中間選民的憤慨,也成了眾人願意出門投下「不同意票」的一股巨大動力;此外,也正因為罷免立委沒有成立任何案,相對方便藍營在選戰操作上明確定調「投下不同意票」,如果先前罷免綠委有數案成案,藍營在選戰操作上勢必出現左支右絀、方向混亂的窘境,將不利於藍營催票及對這場大罷免選戰統一口徑。

即使接下來8月23日還有第二波大罷免投票,有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林思銘、馬文君、游顥等7位國民黨籍立委要接受任期第二次的選民考驗,但這七位立委的「仇恨值」或是爭議性、選區選民結構的風險性,顯然都比第一波,一再遭到罷免團體或綠營點名「成功罷免機會極大」的傅崐萁、葉元之、徐巧芯、王鴻薇、丁學忠等人安全得多,即使真的出現「意外」,了不起也只是1至2席藍營立委落馬,也不會對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造成影響。

這次的大罷免,即使綠營一再宣稱是民團主動發起,但無論是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萬年總召柯建銘數度站在第一線,以及眾多綠營民意代表、陪著宣講、掃街、發動攻勢,都處處顯露出綠營介入頗深,也意味著在為這次的大罷免「背書」。也因此,「大罷免大成宮」變成大罷免大失敗後,綠營勢必要為此次的大罷免事件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在野黨已經喊話要行政院長卓榮泰辭職了,因為他接下來所要面對的是代表著最新民意、還佔了國會多數的在野黨立法委員,只要立法院所做出的決議,沒有抵觸法律、違反憲法,甚至背叛國家的問題,行政部門就必須遵從執行,想要再透過大法官釋憲等手段去拖延、杯葛、消極抵抗,以這次大罷免投票結果,顯然民進黨政府之前的種種動作,並不為多數人民所接受。

如果綠營還是想在賴清德總統未來兩年多任期擺脫朝小野大的困境,唯一的辦法,恐將只剩下與在野黨合作罷免總統,一併提出倒閣,總統則下令「解散國會」,一切全部歸零再來一次大選,讓人民重新選擇,由最新、整體的民意來決定誰來當家主政,一次解決當前混亂的政局。但政治上,這樣的可能性恐怕也是微乎其微。

更多新聞:

25罷免案全數不通過 藍白要卓內閣改組 賴清德強調公民的力量沒有白費

分析/公民不敵地方派系!傅崐萁穩坐花蓮王 2026縣長恐仍是「傅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