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被控行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藉以換取京華城重建案的百億元容積,羈押至今10個月,日前獲准3億元保外就醫。《菱傳媒》調查,衛福部台北醫院自認能力不足,建議沈慶京轉診台大,但台北看守所又無額外人力前往戒護,使得法官不得不同意放人。
台北地檢署2024年12月26日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起訴京華城案,移審隔日,台北地院裁定柯文哲、沈慶京等數名羈押中被告交保,經高等法院撤銷發回,北院2025年1月2日更裁柯、沈、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柯的大帳房李文宗等4人羈押禁見。
沈慶京北所內看診多達273次 合議庭同意3億元交保
北檢原同意在全案證人交互詰問後,由北院審酌是否要讓羈押中被告交保,但沈慶京在北所內要求看診多達273次,戒護外醫11次,急診6次,日前更提出診斷證明書稱自己身體狀況不堪羈押負荷,有生命危險,須保外醫治才能治癒,請求停止羈押。合議庭7月11日同意沈以3億元(1億元現金、2億元人保)交保,北檢未抗告。
《菱傳媒》調查,沈慶京主張自己沒有不法意圖或故意違背職務,就算認為他給的政治獻金或公益捐款是賄款,也不構成圖利罪或違背職務行賄罪,而應該是本刑3年以下的不違背職務行賄罪。沈還拿出台北醫院4月9日所開的診斷證明書,佐證身體反覆感染,有保外就醫的必要性。
台北醫院說明,沈慶京感染多年,長期放置腎造廔管,為了減少感染的機率與嚴重性,宜盡量維持在無菌環境,並移除腎造廔管,改放支架,但手術後是否順利根治?會不會引發其他併發症?需要嚴密觀察。
台北醫院強調,手術後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敗血症,敗血症致死率達五成,這段時間需要在醫院嚴密觀察,所以手術最好在「醫學中心」進行;台北醫院還特別指名沈慶京長期就醫的台大醫院,對他的病情會比其他醫院更精準確實,是比較有保障的選擇。
由於支架手術在該科別中並不少見,且手術動刀後本來就有傷口感染機率,增加敗血症風險,台北醫院卻自認能力不足,點名要轉診到台大醫院處理,動作罕見,北院對此非常謹慎,特地行文詢問北所能否配合戒護就醫。
台大醫院無戒護病房設施 造成戒護人力沉重負擔
北所表示,所內目前收容人嚴重超收,難以提供無菌環境,沈慶京6月間到台北醫院治療,後轉診至台大醫院住院,已造成戒護人力沉重負擔,加上台大並非簽約配合的醫療機構,院內並無戒護病房設施,相關安全機制及人員無法比照台北醫院等配合辦理。
北所坦言,台大無專屬的戒護空間,沈慶京術後如果需要長期住院觀察,須安排警力於院內持續戒護,勢必排擠北所的警力運用,考量目前編制及人員限額,確實難以應付相關警力調度以及安全維護所需。
北院考量台北醫院跟北所的意見,再參照台大醫院的診斷證明書,發現沈慶京光是其中一項治療就要花上兩周以上的時間,戒護人力恐無法長期支應,綜合評價後認定沈確實罹患疾病,而有在台大住院治療的必要。
沈慶京請求無保,但北院審酌沈慶京的犯罪情節、地位、職業、訴訟進行程度、身體狀況、財力等因子,仍諭知1億元交保、2億元找人出具資產擔保,若沈找不到人願意擔保,也可自行一次提出3億元具保。
沈要求不要科技設備監控 未獲北院同意
沈慶京另要求不要接受科技設備監控,也未獲北院同意。合議庭諭知他穿電子腳鐶,防止逃亡,但住院治療期間可卸解;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8個月,期間不可對同案被告或證人有接觸、騷擾、恐嚇、騷擾、探詢案情等行為。
北院強調,未來仍會視個案情節判斷,原具保金額是否足以取代羈押,當保釋條件已無法確保沈慶京未來到庭接受審判,法院可提高保金或改為羈押,以利訴訟程序順利進行。
知情人士分析,以往通常是收容人的病情非常嚴重,危及生命危險,看守所配合的醫療機構無法醫治,才會建議轉診到醫學中心治療。台北醫院可能是考量本案太過敏感,動輒得咎,沈慶京術後情況若不佳,醫院可能無端陷入風波,因而不願動刀;至於台北醫院為何點名台大?他研判應該是基於醫病關係間的信任,而做的較佳選擇。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