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淡江大學政經系全英文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近兩年來以色列報復哈瑪斯集團,對迦薩地區發動不合比例的大規模武裝入侵,大量平民傷亡,超過五萬名巴勒斯坦人被殺,包括一萬兩千多名兒童。超過九成的迦薩居民住在帳蓬,難民集居的帳篷城市因為救援受阻,飢荒問題嚴重。迦薩地區的大學、清真寺、圖書館、文獻檔案被有系統地破壞,衛報等西方媒體稱之為「學術滅絕」、「有計畫地文化滅絕」。
迦薩地區的衝突正在影響國際政治的地景。美國一面倒地支持以色列,銷售以色列武器,並在聯合國行使否決權護航;而由九個國家組成的「海牙集團」,包括玻利維亞、貝里斯、南非、宏都拉斯、馬來西亞、納米比亞、塞內加爾、古巴和哥倫比亞,宣佈經濟制裁,透過國際司法手段要求逮捕以色列層峰,並禁止相關武器、軍用燃料的運輸船舶停靠其港口。今年五月以色列對迦薩的戰爭升級到空前規模時,西方國家也重新思考與以色列政府的關係,英國停止與以色列的貿易協商,歐盟重新檢視其與以色列的〈伙伴關係協定〉。
以色列與美國的聯手正衝擊國際秩序的法理基礎。國際政治秩序比拳頭也講道理,以色列、美國揮拳頭攪動國際地景的同時,國際秩序裡講道理的部份同時崩壞。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巴尤米(Moustafa Bayoumi),也是臺灣熟悉的後殖民主義學者薩依德(Edward Wadie Said)的學生,在衛報評論說「對巴勒斯坦的破壞正分裂整個世界」,「因為以色列議題,決定我們生活的體制規則如同彎曲的蘆葦,全球秩序瀕臨崩潰」,二次大戰後西方自由世界堆壘迄今的法律體系,正被公然破壞,美國踐踏自己過去70多年來倡議的國際規範與國內法律。
這不只是川普的問題,拜登在任時也一樣。從2023年10月以來,拜登政府不斷變動規定迎合以色列的須要。拜登曾警告此色列,不得跨越紅線攻擊拉法赫(迦薩走廊靠近埃及的省會城市),結果此色列攻擊了而美國無作為。面對北迦薩的人道危機,拜登政府曾下最後通牒要求以色列在三十天內增加食物援助,結果此色列無動於衷。美國沒懲處以色列,相對地美國提供以色列的軍火源源不絕,這些例子顯示美國政府的紅線虛設。
美國不能怪東亞諸國存在疑美論,因為美國說話常反悔,承諾總不算話,連自家法律也侵踏。美國〈萊希法案〉禁止國務院和五角大樓拿美國人民的稅金援助、訓練或裝備任何嚴重侵犯人權,包括非法殺人、酷刑、強暴和強迫失蹤的外國軍警單位,這個法案通過時,正發生了美國金援哥倫比亞軍方屠殺平民的事件。美國政府於2024年初公開承認以色列違反人權、侵害人道,但拒絕援引〈莱希法案〉,仍持續支持以色列。
以「猶大勝利營」為例,以色列國防軍下的一支部隊,全由男性組成,成員多是極端保守的哈雷迪猶太教徒。該營在約旦河西岸暴力犯罪,多起事件嚴重違反人權,包括非法酷刑、監禁少年,以異物性侵、不當拘捕搜查致死。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曾揚言以〈莱希法案〉遏阻以色列國防軍,限制與以色列的合作,但改朝換代至今,該法從沒真正拿來對付以色列,「猶大勝利營」的軍官甚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在迦薩地區的營地擔任訓練官。
按照美國〈援外法案〉,若某國涉及阻擋、延遲美國的對外援助,美國應停止對該國的軍事協助,這法也沒被拿來對付此色列。今年曾有短暫停火但以色列又重啟戰端,迫使迦薩人民飢餓以作為籌碼,美國仍拒絕援引相關國內法以介入此色列的非法行動。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武裝分子襲擊以色列,378位參加猶太節日音樂慶典的平民被殺,多數為年輕人,當西方世界譴責這是非法戰爭罪行時,同樣的譴責也該適用於近兩年來被殺的一萬兩千多名巴勒斯坦小孩。 以色列的反人類罪包括謀殺、酷刑、性暴力、持續強迫流離失所、強迫遷居,還包括無差別地攻擊平民和民生設施、作物、 教育機構和文化遺產、醫護人員和醫療設施。聯合國國際法院在去年7月提出建議觀點,討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佔領區的政策、行為的適法性,公開認定以色列必須無條件結束其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非法佔領,聯合國各會員國有義務不承認以色列佔領的合法性,且應該對以色列採取暫時性的約束措施,阻止種族清洗的發生,各國有義務援助迦薩地區以應對以色列佔領行為引致的災難。
以色列積極為其無差別、攻擊平民的武裝行動辯護,聲稱他們殺戮的目標是哈瑪斯的同情者或參加哈馬斯的人。在這裡由下,以色列經常以追緝個別哈瑪斯分子為理由,摧毀整個社區、整片建築物,殺害數十人、數百人。以色列御用律師創造似是而非的法律概念,例如「鎖定殺除」,以建立新的法律先例正當化暴行。問題是所謂的「鎖定殺除」以及對平民不成比例的攻擊在國際法中沒有法理基礎,半島電視台專訪加拿大約克大學助理教授,專攻國際刑事法、戰爭法的海蒂·馬修(Heidi Matthews),馬修主張「以色列在迦薩使用的戰爭策略沒有任何法律依據。」
以色列繼續逍遙法外,等於公告世界,任何區域形勢緊張的相關國家,有邊境、領土衝突的各國,都不須要遵守國際法規定的義務。穩定國際秩序的法理基礎若被蠶食,維繫國際體制的多邊體系力量就會逐漸崩潰。
以色列的逍遙法外在軍事上有美國的支持,法理上也有美國的背書。以色列的「鎖定殺除」始於2000年對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行動」的鎮壓,在「鎖定殺除」的名目下暗殺、刺殺、獵殺非武裝的巴勒斯坦人民,以色列主張,這些人因為效忠、認同或隸屬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即便其沒有參加武裝行動,未來仍會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以色列殺人只因為對方的政治立場、看法,而不是對方參加武裝行動。在中東問題上美國和以色列一起改變了法律理論,從二戰結束至今,戰爭法強調平民與武裝戰鬥人員的區別,可以攻擊戰鬥人員但不能殺害平民,何謂戰鬥人員?只有在他被殺害時直接參與了武裝戰鬥,這才是軍事武力可以攻擊的戰鬥人員。這個傳統的軍事教條現在被此色列與美國改寫,兩國認定只要某人是某組織的成員,就是可以合法殺害的對象。
在美國支持下,以色列持續犯下戰爭罪行,並將其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