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民眾紛紛湧向溪流或海邊戲水,卻往往忽略暗流致命危機。根據統計,台灣去年有875人溺水,新北市就占175人,居全國之冠,近期新店勇消殉職、淡水沙崙法籍男子溺斃,憾事不斷上演,也凸顯水域治理難題。尤其沙崙海域禁止戲水逾10年,地方盼重新開放,市府在「禁止vs管理」之間,該如何權衡?
新北市新店廣興橋下游粗坑壩,這個月8日發生重大溺水案件,一名男子違規在該水域進行SUP立槳活動時發生意外,警消獲報緊急出動船艇馳援,突遇激流翻覆,導致待救的陳姓男子和3名警義消OHCA,經過送醫搶救,陳男和吳姓、張姓消防員最終仍宣告不治,曹姓義消目前還在加護病房。
侯友宜沉痛發文 「不該用生命換世人警醒」
「寧可不要英雄,只要每一次出勤都平安歸來的同仁。」新北市長侯友宜得知勇消殉職消息,在臉書寫下沉痛的字句,「一場救援,帶走我們的弟兄。不該再用生命的代價,來換取世人的警醒。」侯也下令,將清查新店、烏來等危險水域,全力阻止、嚴格處罰違法行為。


淡水沙崙海域月前也傳出溺水意外,一名法籍男子6月16日和台籍女性友人違規前往該海域,他在游泳時不慎遭海浪捲走溺斃。
兩起案件透露出水域危險2個警訊,一是民眾無視禁止公告,易釀成悲劇;二是連訓練有素的消防員,也難敵無情猛烈的激流。
每小時40人溺水喪命 WHO列重大公衛議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每小時全球就有40人因溺水喪命,這是一個難以想像又相當可怕的數字,由於聯合國與世衛組織相當重視,已將溺水列為重大公共衛生議題。
國內的數字同樣驚人,消防署統計發現,去年全台溺水總人數為875人,其中新北市175人最多、其次是高雄市126人,台南市以118人排第三。值得一提的是,新北市溺斃高達86人,但溺水獲救77人也居全國之冠。至於去年容易發生事故的水域,經分析以「溪河」占44%最多、其次是「海邊」的20%,第三為「碼頭」的8%。
如果攤開近5年溺水總人數觀察趨勢,以2021年921人最高,2023年866人最低,平均數為884人;若扣除自殺和浮屍案件,每年溺水數約400人上下,案件高峰期則落在6月至9月暑假旺季。
只是,面對溺水案件頻傳,該全面禁止還是開放管理?近來引發討論。以淡水沙崙海域為例,曾經是北部知名海水浴場,因經營不善加上海域暗藏激流,1990年關閉而沒落,後來再發生4死意外,新北市府2013年公告為禁止水域遊憩活動區域,如今遊客只能在岸邊玩沙,現在地方希望海水浴場能重新開放,促進地方繁榮。
議員籲開放海域 禁止無法遏阻憾事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受訪表示,法籍男子在沙崙海域發生意外,反而凸顯過去政府水域管理上「只禁不管」的盲點。她認為,「全面禁止」從來就不是減少意外的方法,「沒有管理手段的話,反而無法阻止憾事的發生。」
據了解,沙崙海域夏季周末假日,會有民間團體自發性巡守水域安全,並勸導遊客不要下水。鄭宇恩說,溺斃案件剛好就發生在周間,代表禁止無用,應該開放沙崙。她提到,「圍住一個安全的水域,讓大家戲水,設置救生員,有人看顧,通常會降低事故的機率。」

事實上,新北市觀旅局因應地方要求,從去年開始就委託海洋大學進行沙崙海域海象調查,內容涵蓋春、夏、秋、冬四季相關數據,包括地形、海流、水質、海岸線變遷以及周遭陸域等,並在這個月4日水域安全會議提出研判結果和未來管理方向。
市府曝新進度 適度解禁陸域
觀旅局向《菱傳媒》說明指出,經調查後發現,該海域常見流速過快、離岸流(海中強勁水流)明顯,潮汐變化劇烈,陸域部分相對風險較低,因此,未來會在安全可控原則下,先適度開放陸域。觀旅局表示,市府仍會持續以科學與安全為依據,審慎評估該處水域以及陸域未來開放的可行性。

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認為,「禁止」與「管理」在水域安全上,是風險管控的兩種策略,但「禁止」或許是短期手段,從專業管理角度來看,「安全化開放」才是更長遠、永續的解決方案。
「禁止往往難以徹底執行。」董東璟提到,沒設圍籬的海灘僅靠警告或告示牌,阻止力有限,缺乏管理反而風險更高。他說,如果沒有監視設備,也沒有救生人員在場,若意外發生時,反而不能即時救援。
昔日奪命大豹溪 連續七年零溺斃
董東璟進一步指出,如果真的無法確保遊客安全,就該維持禁止,但事實上,目前已有技術可以針對海象預測或即時監控。他建議相關單位,若能改善安全的話,可以考慮投入相關設施、建立監控與預警系統、提升救生能量來推動安全化開放。
沙崙海域要不要開放?或許也可以從一個成功的例子做對照。戲水熱門景點三峽大豹溪,河床落差大、暗流漩渦多,過去曾被視為全台最兇惡的「奪命溪」,最高紀錄一天內發生13人溺斃,經過消防局協調47個民間救難團體,佈下重兵在戲水熱點安全警戒,從2019年至今,已連續七年零溺斃。

如果大豹溪能做到,沙崙海域應該也能。有救生專家直言,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不是海就是溪,夏天熱得受不了,玩水會比較涼爽,尤其行政院推動「向海致敬」政策,加上體育部即將在9月掛牌,他認為,應該挹注更多經費,鼓勵民眾親近海洋、向海學習。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