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台北報導)民團體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月初送交第二階段連署書4萬5183份,現還在審查中,卻分裂成兩股勢力。除了由正、副領銜人所組成的「港湖除銹」,另有「港湖罷秀」團體今(27日)成立總部。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表示,大家在罷免過程中本就會有不同策略,但罷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李彥秀下台。
「港湖罷秀」今下午在正式成立總部,民進黨立委陳培瑜、郭昱晴、台北市議員林亮君、李建昌、何孟樺、苗栗縣議員曾玟學、知名導演楊雅喆及陳世杰等人到場。「港湖罷秀」發言人巧芯蜓表示,陸戰方面,未來將推出親子活動與民主論述課程,讓民眾能多吸收公民知識,到了投票階段,總部也將舉辦開票活動,歡迎各罷團前來宣講。針對李彥秀近日勤跑基層,巧芯蜓認為,這代表她開始擔心被罷免,但如今才行動恐怕已經太晚,「應該早點就做這件事」。
陳培瑜致詞時指出,去年5月28日正是立法院強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的日子,今天「港湖罷秀」總部開幕意義非凡。她批評,李彥秀長期「躲得很深」,但這一切的源頭,就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而近期傅崐萁高調送車,讓人以為他怕被罷免,但其實那只是「演給大家看」,讓罷團放鬆警惕。
針對罷團分裂成「港湖除銹」與「港湖罷秀」,林亮君受訪表示,大家在罷免過程中本就會有不同策略,但罷免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李彥秀下台。她認為,不同的罷團都會響應並支持這項公民行動,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法達成目標,強調「團結一氣才是最重要的」。
罷團「港湖除銹」也發聲明表示,雖然兩團皆為罷免李彥秀的團體,但他們有不同的定位及行動方針。「港湖除銹」是港湖區罷免李彥秀行動的原始推動團隊,由正、副領銜人所組成,並已於5月6日完成第二階段連署送件;「港湖罷秀」則是近期新成立的團體,雖然名稱相近,但與「港湖除銹」團隊在人員組成與行動定位安排上有所不同。
「港湖除銹」說,他們尊重及感謝所有關心罷免行動的公民團體,每一份投入都是民主的重要力量,但是不同團隊之間仍有定位與執行罷免行動的差異,為避免大眾誤會,期盼在面對媒體或社群互動時,能一同協助釐清及讓大眾準確的理解各自的角色與活動。
「港湖除銹」強調,團隊自始至終堅持三項原則:不成立任何協會、不對外募款、不接受捐款。為進一步強化辨識度、避免混淆,他們也將於本周推出全新視覺識別設計,積極強化三階行動力,讓「港湖除銹」執行罷免行動能更加有活力、有辨別度,「感謝各界長期以來的支持與鼓勵,我們將繼續一步一腳印,走在這條由公民共同鋪展的民主路上。」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