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白沙屯媽祖11日結束10天9夜進香行程,「三月瘋媽祖」圓滿落幕。但台灣人對媽祖的信仰,早已融入日常生活,以北港朝天宮為例,去年吸引987萬名遊客造訪,人氣穩居全台宗教景點之冠。然而,龐大車潮也導致假日交通壅塞,雲林縣政府今年特別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站點,並推出免費環鎮公車,鼓勵信眾使用大眾運輸,減緩市區交通壓力。
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前後,各地展開熱鬧的廟會慶典活動,其中又以大甲媽遶境和白沙屯媽祖進香最具代表性,也各自發展不同的特色。今年大甲媽是4月4日至4月13日展開9天8夜出巡活動;接著白沙屯媽祖5月1日起駕,10天9夜行程於11日結束,回到拱天宮。
全台媽祖廟分布 南部遠拋中、北部
雖然宛如嘉年華般的遶境進香活動已經落幕,但其實台灣人一年都在拜媽祖,「第一女神」是最普遍的信仰之一,從幾個統計數字可以印證。

根據內政部和台灣宗教與民俗文化平台資料,現有寺廟和教堂數量加總起來,約有1.5萬間,其中天上聖母為主祀神靈的廟宇,就高達1043間,約占15分之1,若加上未登記在冊的私人神壇,數量恐怕更驚人。
以縣市做比較,高雄市擁有163間媽祖廟最多;其次是台南市的141間媽祖廟;彰化縣以115間排名第三。從分布來看,南部媽祖廟的數量,遠比中部、北部還多。
白沙屯超車大甲媽 網路直播是主因
至於,媽祖廟的人氣比一比,哪一間的香火最旺?
觀光署有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北港朝天宮去年造訪遊客達987萬人次,不僅位居媽祖廟第一名,也是全台宗教場所之冠;白沙屯拱天宮以393萬人次位居第二;鹿港天后宮和大甲鎮瀾宮遊客數,分別為181萬人次和155萬人次,排在第三、四名。
其中白沙屯拱天宮異軍突起,不僅進香的信徒持續成長,造訪遊客也超車大甲鎮瀾宮。

如何解釋白沙屯「粉紅超跑」旋風?著有《跟著媽祖走》一書的博揚出版社負責人楊蓮福分析指出,90年代大甲媽祖八天七夜遶境最流行,透過電子媒體和報章雜誌,媒體效應很大,後來有了網路直播,白沙屯拱天宮弄了網路電視台,就竄起來了,加上信徒的好奇心驅使,「白沙屯媽祖進香沒有固定路線,人在扶轎,到底有沒有那個神力?透過網路直播,吸引很多年輕人或者很多人去觀賞。」
朝天宮信仰中心地位 日治時期奠定
但北港朝天宮「最強廟宇」的封號,仍難以撼動。研究媽祖信仰數十年的空中大學退休教授蔡相煇認為,朝天宮成為媽祖信仰中心有其歷史背景。首先,該廟清朝康熙年間就已開始建造;其次,朝天宮的僧人最早從湄洲朝天閣來台,戒律比較嚴格,也一直有收徒弟,「我曾經調查發現,在清朝就傳了17代和尚,這些徒弟會分點到外地當住持,有問題要請教師父,自然會回到北港。」
然而,真正奠定朝天宮在「媽祖界」的崇高地位,應該是在日治時代。博揚出版社負責人楊蓮福補充表示,進香活動原本是單純宗教性質,1930年代日本人推廣進香旅遊行程,當時官方地圖或導覽圖標註的廟宇就只有朝天宮,自然開始聚集香客。

還有另一個原因,朝天宮是台灣最早媽祖香火之一,媽祖神像由福建湄洲媽祖廟分靈而來,被稱為「二媽」。也因為在台灣的媽祖分靈多,每年回朝天宮的進香團數量逾3000團以上,白沙屯媽姐進香回朝天宮即是一例。
環鎮公車假日行駛 北港也有公共單車
時至今日,朝天宮依舊香火鼎盛,農曆一至三月更是人山人海,但也導致周末假日週邊道路容易壅塞,且缺乏公共運輸。
為了鼓勵遊客使用大眾交通工具,雲林縣政府今年初啟用「北港環鎮接駁公車」,於周末、國定假日行駛,民眾可以在武德宮、北港登記所(朝天宮),以及北港1911好庫文化產業園區等7個站牌搭乘,且全程免費。
另外,雲林縣原來就有MOOVO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今年再將北港鎮、土庫鎮、口湖鄉、水林鄉等4鄉鎮納入服務範圍,共規畫44個租賃站點、200輛公共自行車。
縣府指出,目前租賃站點已涵蓋9個鄉鎮市、共184個站點,逾1200輛公共自行車,遊客在免費公車之外,也可以選擇騎乘公共自行車,漫遊廟宇、各個景點。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