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批評「併購說」 曹興誠:賴清德重點是程序正義

  • Line
曹興誠20日強調,賴清德兩岸「併購」的說法,重點是「程序正義」。資料照片/林啟弘攝

曹興誠20日強調,賴清德兩岸「併購」的說法,重點是「程序正義」。資料照片/林啟弘攝

A A A
2025-05-20 15:23

(菱傳媒/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敏迪選讀」網路頻道專訪,其中談論兩岸關係時,賴清德以大小公司併購來說明,遭在野黨抨擊不恰當。對此,聯電創辦人、罷免藍委徐巧芯領銜人曹興誠今(20日)在臉書強調,其實賴清德講話的重點,是「程序正義」。

曹興誠表示,最近賴清德談到兩岸問題,提出「併購」和「開條件」之說,讓在野黨以為撿到槍,開始鋪天蓋地的咒罵總統賣台。他說,賴清德講話的重點是「程序正義」,他自1996年就開始思考,企業併購過程中的「程序正義」,如能善加應用,或許可以為兩岸帶來和平。

曹興誠指出,世界各國有關企業併購的法令,基本上皆規定,不得以暴力、脅迫、暗算或詐欺方式為之,而應由擬購方「公開」提出併購條件,送請被購方股東會決議接受與否。一個公司主權的擁有者是股東,所以併購需要股東會的同意。台灣主權的擁有者是台灣公民,所以他國想統一台灣,需要經過台灣公民投票來決定」。

曹興誠認為,過程公開和平,並讓「主權擁有人」自主、自由的表達意願,即為「程序正義」。

他回憶說,2007年台灣大選前,他以廣告方式,在台灣各大報公開建議當時的總統候選人馬英九、謝長廷,考慮他的方案,來消弭兩岸戰爭風險。這個方案是,告訴中國,如想「統一」台灣,不應文攻武嚇,而應該公開提出具體條件,然後交請台灣政府,針對這些條件,舉辦公投,讓台灣人決定接不接受。如果一次不接受,隔個十年八年,可以重來,次數不限。

曹興誠指出,這個方案的好處是,一,事先不需和中國接觸、談判,可由台灣在國際上單方提出這個程序;二,落實主權在民,即台灣前途,包括統獨,由台灣民意決定;三,讓中國了解,統一可以經由台灣公民投票方式和平達成,不必文攻武嚇;四,可以藉此方案,向世界表明,台灣人擁有主權,因此改變國體,需要經過公民投票。同時也表明,台灣在統一之前,是獨立的,和中國互不隸屬。

他說,五、讓國際了解,台灣有和平解決問題的誠意,中國如不接受台灣的方案,則可突顯中國的好戰和霸凌;六,提案真正的目的,不在促統,而在以公投來消除中共使用武力的藉口,希望他們最後知難而退,停止騷擾台灣。

曹興誠提到,他2007年提出這個方案後,立刻遭到時任總統陳水扁的誤解和謾罵,還說曹興誠賣台,媽祖都不會原諒。後來前總統馬英九和蘇起推出邏輯完全不通的「九二共識」,竟然得到所有藍營的支持,自此他的方案在台灣變得乏人問津。但他持續推動這個方案到2019年,直到看到中國為了鎮壓港人的反送中運動,認為中國的作法曝露流氓本性,根本不可理喻,才決定放棄

曹興誠強調,賴清德講「統一條件應由對方提出」,這個毫無問題。但賴清德好像提到「談判」,那就萬萬不可,前總統蔣經國已經告誡過大家,千萬不要和中國談判任何事情。

更多新聞:

海巡署也有共諜!勤指中心主任莊宗輝涉洩密中國收押 兩大過免職

就職周年談話全文/賴清德宣布成立主權基金 向在野黨主席簡報國安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