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故宮文物「肉形石」能夠跨海到澎湖展覽,是根據「故宮國寶出遊去」計畫。該計畫從2018年實施至今,共舉辦7次借展,提供民眾親近故宮文物的多元管道,其中又以2024年到台南展出規模最大。故宮透露,國寶移到各縣市展出,不僅要事先場勘,運送裝箱到溫度濕度也有嚴格的要求,是複雜且艱鉅的任務。
故宮是在2018年推出「故宮國寶出遊去」,提供各縣市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陳列館申請文物借展。與大型策展不同的地方,為了有效控制保存的變數,該計畫僅提供少數文物供各縣市展覽,且以瓷器、玉石、珍玩類為限,排除書畫、文獻或青銅器等對環境較敏感文物。
根據立法院和故宮統計,近7年來共有7次是透過該計畫借展,包括2018年和位於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及東京富士美術館合作,借展華夏文化;同年台中花博時,故宮超人氣國寶「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菜」也在園區亮相;2024年台南市美術館,一口氣展出「翠玉白菜」等故宮15件重要文物,號稱是「國寶出遊去」最大規模的一次。今年「肉形石」到澎湖展覽,則是國內首度跨海展出。

不過,外界也好奇,這類文物珍品移到各地場館展覽,有什麼樣流程?會不會有損壞國寶的風險?
根據故宮文物月刊揭露,首先,有意合作的地方政府要提出申請,並附上硬體設備評估表和展場及設施平面圖,故宮再派員到場實地考察展廳。故宮人員須了解展廳環境現況、照明設備,日照情況,以及空調能否24小時溫濕度調控;另外,放置文化展櫃,有沒有密閉和環境蟲害等預防措施,也會詳細檢視,若有不足之處,將提供申請單位改善。
據指出,維持恆溫恆濕是故宮文物借展最重要的要求,展廳溫度應保持在19至23℃,相對濕度容許範圍在50至60%,且從裝箱運送到展覽期間維護保存,都有嚴格要求。不過,故宮也提到,從「翠玉白菜」歷次借展經驗來看,經過縝密的流程,保存工作已經能做到穩定控制溫濕度。
當民眾能在台中、台南,或者澎湖近距離欣賞到故宮珍貴的歷史文物時,別忘了背後有一群辛苦的工作人員,執行複雜且艱鉅的任務,確保國寶能完好保存。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