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傳媒/綜合報導)前總統蔡英文今(當地13日)到訪丹麥,她先在丹麥國會友台小組成員的陪同之下參觀丹麥國會,並與丹麥友台國會議員餐敘,友台小組議員表示台灣跟丹麥很類似,丹麥應該與台灣有更緊密的合作。這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首度進入丹麥國會,他隨後到「民主聯盟基金會」發表演說,過去蔡英文在擔任總統時都是以視訊方式參與,這是她首度親自參加,主辦單位表示,只要民主高峰會繼續舉辦下去,他們就會繼續邀請台灣的參與。
蔡英文在造訪立陶宛之後,13日來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並參訪丹麥國會,丹麥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凱爾斯加德帶領其他友台議員接待,參觀丹麥國會各個有指標性的地點、畫作、原始憲法等,並在國會議員的陪同下參觀議場,了解丹麥國會運作。
參訪之後的餐敘,蔡英文也跟其他友台的議員會面,其中有幾位20、30歲的年輕議員,蔡英文對丹麥的國會年輕程度感到很驚訝,也對丹麥年輕議員們表示欣賞與敬佩。
隨後蔡英文轉往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她在演說中表示,民主國家面對不確定性與挑戰,需要有新的策略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建立韌性是變局中生存的關鍵。
蔡英文演講之前,有兩場跟台灣相關的演說,分別是「零日攻擊」編劇鄭心媚與演員Janet謝怡芬與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Invisible Nation)導演葛靜文(Vanessa Hope)的對談。以及立陶宛立陶宛前外交部次長暨波蘭「民主社群」秘書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另譯:阿頓梅納斯)的演說「台灣為什麼對歐洲很重要」。
艾德梅納斯分享了立陶宛支持台灣的例子,他表示,歐洲有義務勇敢的捍衛台灣的民主。
蔡英文接著發表20分鐘的演說。她表示,面對在貿易利益重新平衡與安全責任重新分配中可能產生的衝突時,民主國家必須確保團結一致,並持續有效地維護各自與集體的安全應對能力。這些努力必須持續而堅定,因為對手正不斷結盟,並發展各種新手段,企圖分化民主社會、侵蝕民主體制,並挑起社會對立。
她說,現在正是積極對外聯繫並靈活調整的關鍵時刻。互動的規則已經改變,集體策略也必須隨之調整與進化。
她表示,當前這個時刻,民主國家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策略,來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在面對挑戰時建立韌性,是生存的關鍵。
她也說,台灣深知韌性是什麼,因為台灣人對試圖利用民主的不完美來破壞體制的勢力,切身體會。台灣人民曾親身經歷威權統治的傷害;如今,台灣幾乎每天都面對升級的威脅與恐嚇。
她表示,中國曾以為,透過不斷的網攻、駭客行動與軍事演習,可以使台灣人民陷入恐懼或麻痺。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相反地,台灣人民將這些挑戰化為建立韌性的基礎。
蔡英文說,正是這股韌性,使台灣得以保護選舉不受威權干預,走過疫情的挑戰,也讓台灣對資訊操弄更加警覺、更有素養。韌性的展現涵蓋各層面,從個人到集體、從經濟到國防。
她在演說最後表示,台灣將持續與所有渴望促進和平與穩定的朋友站在一起,也願意與國際社會分享數十年來的經驗與學習,讓區域到全世界都更有能力、更有準備去守護我們所珍視的價值——自由與民主。
蔡英文從2020年開始,每年都用視訊的方式受邀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今年是蔡英文第一次親臨現場。主辦單位「民主聯盟基金會」總監帕列羅-普萊斯納表示,多年來,他多次邀請蔡英文參與民主高峰會,他非常高興蔡英文終於能夠親自出席,也非常高興有許多來自台灣政府、民間團體與公民社會的參與。
蔡英文在結束丹麥訪問後,將跨過英吉利海峽前往她曾經求學的英國,蔡英文辦公室並沒有說明到英國後會拜會哪些地點或是與哪些人見面,但蔡英文在去年首度卸任後訪歐,原本就要前往英國,但出發前遭英國外交部喊停,此次出訪立陶宛及丹麥,出發前並沒有將英國列入,而是在立陶宛時宣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