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在國旅市場疲軟之際,位於屏東的離島小琉球,每年卻能吸引上百萬觀光人潮,今年清明連假單日登島更來到近2萬人次。然而,正是這股旅遊熱潮,讓這座離島的環境付出代價。縣府去年7月創離島首例,針對小琉球3處潮間帶向遊客收取保育費,希望以價制量。如今小琉球的觀光難題不是害怕遊客減少,而是考驗如何與生態取得平衡。
離島澎湖近日舉辦國際花火節,因無人機表演出現問題緊急停飛,當地業者憂慮旅遊旺季可能受到影響;但另一個離島小琉球的情況卻迥然不同,擔心的是人潮太多該怎麼辦?
連假2萬人次登島 花瓶岩塞滿浮潛客
小琉球的觀光有多旺,從數據就可以知道。根據觀光署統計,2019年小琉球旅客數僅44.1萬人次,到了2023年卻衝上111.8萬人次,短短4年間成長253%,雖然去年略為下滑至110.3萬人次,仍維持百萬人以上。若以今年來看,1到2月的旅客數為12.4萬人次,也比去年的12.1萬人次,還多了3602人,增幅有近3%。


上個月清明連假,小琉球就出現遊客大爆炸,不僅知名景點花瓶岩擠滿浮潛人潮,街上的餐廳更是一位難求,甚至不少人訂不到島上機車,乾脆從本島騎機車搭渡輪,碼頭出現機車排隊大軍的奇特景象,單日登島遊客直逼2萬人。
過去,這座位於屏東縣東港西南方的島嶼,被評為最落後的郷鎮,島上都是捕魚人家,如今,因為2000年被交通部劃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就此爆紅成觀光勝地。根據縣府資料,小琉球面積只有6.8平方公里,是台灣唯一珊瑚礁離島,由於擁有美麗的海景與豐富的生態,加上從東港搭船也只要20分鐘即可抵達,遊客想「偽出國」度假自然就想到它。
珊瑚覆蓋率僅1成 監院糾正屏縣等4機關
不過,這股觀光熱潮的背後,正讓小琉球的生態付出代價。監察委員范巽綠、林盛豐等人去年12月就公布調查並提案糾正海委會、觀光署、鵬管處和屏東縣政府等4個政府機關。

監委指出,小琉球沿海珊瑚礁生態系統長期遭人為活動破壞,導致珊瑚覆蓋率平均僅1成,顯見主管單位在評估遊憩承載量時,未考量海洋生態影響,長期對大量湧入的觀光客束手無策,以及對海洋生態維護明顯有怠失;另外長期忽視珊瑚覆蓋率衰退狀況,並對熱門潮間帶遊客總量管制不力。
創離島首例 進入3潮間帶須付費
其實,屏東縣政府有意識到人潮日益增加的亂象,早在去年7月就推出小琉球保育新制管理,選定規模較大的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處潮間帶試辦收費。依該項規定,遊客需由導覽員陪同才能進入潮間帶,還要繳交60元的觀光保育費。縣府表示,收費的目的在以價制量,且做為潮間帶保育與管理之用。

但小琉球是否應擴大到實施全島遊客總量管制或徵收登島費,目前仍是爭論不休的敏感議題,據了解,當地觀光業者認為,與其管制遊客,不如加強輔導與管理島上的合法業者,並規範新進業者,以提升旅遊品質並兼顧環境。
至少,擁有海膽、貝類、螺類、蟹類等多樣生物的潮間帶,相關單位已跨出保育和管理的第一步。未來在保護珍貴的珊瑚礁生態與維持在地觀光經濟之間,如何找到永續平衡,這是小琉球繼續要面對的難題。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