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鳳/政治評論員
罷免團體松信區領銜人曹興誠表示,罷團將送出30位國民黨立委的連署罷免案。這意味如果送出的連署書沒有檢出大量不合格的比例,那會有30席藍軍立委在7月左右,會進入三階罷免投票,這是台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一次的罷免投票。
30席當然是超乎預測地高,有人認為,在426國民黨凱道活動之前,很多區域都還在告急中,有些甚至連罷團自己也認為不會達到法定門檻或安全門檻,例如台中第2選區顏寬恒、第3選區的楊瓊瓔,根本不在預料會通過的人選。未料,台中罷團透露在近期內收到這二區很多的連署書,才讓台中市也列入全壘打之列,就是拜426凱道活動之賜,國民黨宣稱有25萬人出席該項活動,激發很多民眾出面連署。
當然罷團也承認有些席次送的連署案件數,與法定門檻沒有差多少,所以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些錯字或疏漏而被刪除,整個比較安全的數字應該是25席。
但不管30席和25席的罷免案,同時進行投票,這是台灣政治選舉史沒有前例的事件,而罷免又與選舉不同,究竟朝野之間到底如何攻防,也是朝野政黨首次面臨的考驗。
就民進黨和罷團的角度來看,是站在攻擊方,但戰場比預料中的來得大,是不是要全攻,還是要分層次或分級來攻打;全攻是不是有散彈打鳥,分散資源的問題,就像一槍往站在樹枝上的鳥群打去,究竟會打中幾隻鳥,還是只驚嚇一下,所有的鳥都跑光光。
如果要分層、分級,那要如何分?是以連署超過130%來計算嗎?因為若干有罷免經驗的人預估出來投票是連署的二倍,連署130%投票是260%,才會有超過25%同意票。但是這樣一來,版塊以及去年候選人得票數,也就是候選人實力的參考值可能就會被忽視了,所以就攻擊方來說,罷免連署成功的人數比預測地來得多,那因應的策略和目標,也勢必要有所深思和調整。
那除了要罷得掉之外,也要考慮罷完之後選得上還是選不上?如果罷免之後,推派的候選人仍能無法勝選,那就是白忙一場了。就像一場手術成功了,病人卻死在手術台上,罷免完再補選後,攻方民進黨還不能改變國會生態,那就白忙一場。
不過,不管如何,從這次罷免連署通過的順序來看,台北市、桃園市和台中市是全疊打,顯示未來在六都中這三都是激戰區,尤其是這三都中的都會區更是重中之重。
以台中市來說,先完成的就台中市三位新科立委,而舊縣區的連署幾乎非常辛苦,顯示都會區的選民,對於罷免的活動動力比較強,而罷團的文宣空戰效果也可以很好地發揮功能。以此類推,未來都會區域的朝野攻防將是重中之重。
就像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認為,台北市五個選區願意出來投同意罷免票都超過或接近25%,一旦動員成功,台北五個藍軍立委豈不危險極了。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卻說台北市這五席很安全,藍軍防守的作戰認知和能力,真是令人擔心。
尤其,朱立倫所領導的國民黨,現在領戰的路線,幾乎已宣告失敗了,不斷地用司法不公及反賴清德為攻防的主軸,如今連署席次到達30席,朱立倫已經敗的慘慘慘,卻沒有看到朱立倫要調整策略,來全面保護國民黨的立委席次。
有一百多萬民眾已經走出家門參與連署,但國民黨仍然無法清理所謂死亡連署的戰場,除了強調司法不公外,還要加碼撒狗血說要在黨部開直播等檢調上門搜索,演一場30、40年前黨外悲情的老戲,這真的有用嗎?
國民黨在罷免綠委的連署,明明出現許多抄黨員名冊的死亡連署的情況,遭到檢方的偵辦,而依的法律正是國民黨立委提案通過的選罷法修正案,把死亡連署本來是結果犯,變成行為犯,以致於一抄名冊就要遭法辦,可國民黨還一直說為何過去可以現在不行?
若這種調子一直唱到三階投票,國民黨在國會掉個6席、8席都不意外。現在還好,看到台北市黨部有一些正確的評估,提出來作法也許會比較高明吧。畢竟說一句實話,要人民接受執政黨罷掉25到30席的在野黨立委,然後讓民進黨單獨擁有70到80席的立委,也不可能。這個點或許才是國民黨該訴求的主軸和重點吧,而不是在黨中央哭哭啼啼,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鬼戲碼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