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追蹤系列/從吸鈔機到蚊子步道!南投天空之橋「蛋塔化」警訊 學者揭1致命傷

  • Line

A A A
2025-05-05 00:00

(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南投興建「松嶺之星」觀景塔之前,曾經5年之內瘋蓋天空步道,現存6座天空步道是全台最多,密度也堪稱是全國之冠。天空步道一度是地方拚觀光的萬靈丹,回收效益驚人,如今半數卻成了「蚊子步道」,甚至被批評侵擾生態,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學者直指,天空步道同質性太高,又沒有完整配套,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過去15年間,興建天空步道、彩繪村,是各縣市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提出的解方,尤其2015到2020年短短5年間,全台竟冒出了13座天空步道,80座彩繪村。橋梁屬於交通建設的一環,是陸路運輸重要媒介,但地方政府開始增建以發展觀光為導向的空中步道。

竹山天梯開啟搶蓋濫觴 迅速回本引效尤

唯一不靠海的南投縣,擁有山高谷深的美景,更開啟興建天空步道的濫觴,境內第一座是位於竹山太極峽谷的天梯。縣府看準太峽谷奇岩峭壁的壯闊奇景,斥資2300萬元興建階梯式索橋,並於2007年1月啟用。竹山天梯全長約136公尺,高低落差達20公尺,遊客走在懸空細長的橋上,可一覽絕美峽谷風光。該景點一開幕就爆紅,縣府靠著門票收入,7年之內賺進5千多萬元。

竹山天梯是南投縣境內第一個興建的天空步道,但目前休園至9月30日。翻攝南投旅遊網

接著縣府在八卦山脈花了2千5百萬元興建猴探井天空之橋,搭配附近鳳梨酥名店「微熱山丘」,2012年7月啟用後,成了另一隻「小金雞」,曾經創下單月超過20萬人次參觀紀錄。猴探井天空之橋才啟用3個月就打平,是全台最快回本的觀光公共設施。

2個天空步道成功的經驗,以及驚人的吸鈔效應,引發各縣市起而效尤,南投各鄉鎮也急著複製貼上。

短短5年瘋建4座步道 設計比創意比刺激

接著2015年到2020年,南投密集興建4座天空步道。中寮鄉公所用台電回饋金2700萬元,仿造美國大峽谷透明U型天空步道設計,在龍鳳瀑布興建懸吊式馬蹄形玻璃橋,2015年7月啟用;縣府2017年5月啟用清境高空觀景步道,造價4300萬元,第一年就有190萬人次造訪,門票收入為縣庫進帳6400多萬元,2019年再啟用二期步道。由於清境本來就是熱門景點,該步道迄今人氣不墜。

另外2座分別是信義鄉2017年9月啟用的琉璃光之橋,以及2020年6月啟用的雙龍瀑布七彩吊橋。值得一提的是,雙龍瀑布七彩吊橋全長 342 公尺、距離谷底 110 公尺,橋面以七彩設計,是全台最高且最長的階梯吊橋。

雙龍瀑布七彩吊橋是全台最高且最長的階梯吊橋,目前仍營運中。翻攝南投旅遊網

然而,在這波瘋搶空中商機的熱潮中,不僅比創意,也比蓋得高蓋得長,甚至愈驚險刺激愈好,希望噱頭聚集觀光人潮。確實,不少景點開幕時,遊客擠破頭,但風光過後,卻淪為一座座「蛋塔橋」、「蚊子步道」。

侵擾生態惹議 中央示警不能再蓋

環保團體也批評,大肆興建「人造景點」難免會挖山砍樹,等於政府帶頭侵擾生態。環團擔心,不知道天空步道的熱度能有幾年,但人造景點蓋了之後,就要存在4、50年。

其實,早在各縣市搶蓋天空步道時,中央就示警。監察院2019年1月在「建構整體交通網絡整合多元產業提升觀光產值之探析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擁有世界稀少性自然資及多樣性與多元性人文旅遊資源,形成獨有魅力,各縣市亦有形塑特色小鎮或村落的條件,「但應避免一窩蜂複製,如天空步道之搶建。」

立法院2018年12月在審查交通部觀光局108年度單位預算時,也做成決議並提到,「交通部觀光局長期只著重於硬體升級,忽略軟體服務品質,導致我國觀光景點重複性及相似性過高。」

現有的6座天空步道,都是在南投縣前縣長林明溱(前中)拍板,圖為林2015年參加猴探井天空之橋二期啟用典禮。南投縣政府提供

時任觀光局長周永暉更在立法院坦言,「天空步道不能再蓋了!」同年觀光局決定不再補助景觀橋興建。

路況差、周邊景點少 至今半數休園

興建天空步道的狂熱,就此暫時畫下句點。南投境內目前維持6座天空步道,其中竹山天梯聯外道路狹窄,一度委外但廠商經營不善,多次休園再復業,去年風災過後路況差,今年3月再休園修繕,預計9月重新營業;中寮龍鳳瀑布天空步道地點偏遠,周邊也沒什麼景點,2019年10月已停業至今;琉璃光之橋因疫情影響,遊客銳減,2021年休園,信義鄉公所近期打算重新規劃營運。

至於目前還在營運中的天空步道,分別為猴探井天空之橋、清境高空景觀步道和信義鄉雙龍瀑布七彩吊橋。

為什麼眾多天空步道會走向失敗?高雄餐旅大學副校長劉喜臨直指是同質性過高,「各縣市政府都在建,而且並沒有差異性,大家都覺得乏善可陳。」嘉義大學行銷研究所教授蕭至惠則認為,嚐鮮期熱潮過了,觀光設施就變得爹娘不愛,這都是相關單位重硬體輕軟體的後果,也是變相捨本逐末的做法。

天空步道是觀光政策的「蛋塔效應」,縣市政府的觀光政策,是該重新思考,如何永續經營,如何與自然共存,提出整體且長遠的規劃。

更多政策追蹤報導:

政策追蹤系列/割頸案敲警鐘!青少年犯罪潮來了 新北、台中逐年攀高

政策追蹤系列/台灣也有混沌少年時!北市未成年犯年增147人 34%是詐欺車手「國一生淪幫派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