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綜合報導)因應關稅衝擊,中央挨罵慢半拍,反而讓藍營找到發揮舞台。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到32%關稅正式生效又喊卡,國民黨六都市長蔣萬安、侯友宜、張善政和盧秀燕是如何因應?又做了哪些準備?從《菱傳媒》近期發布4人施政滿意度,一起檢視最關鍵7天,市長們面對危機的應對能力。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台灣時間2日凌晨4時宣布,對台進口商品課徵32%的關稅,消息一出引發市場震撼,但9日中午12時關稅正式生效後,川普10日凌晨又宣布,針對75個未報復的國家,暫緩90天實施新關稅。
雖然台灣產業暫時鬆一口氣,但這段期間府院反應惹議,先是行政院長卓榮泰要國人「安心睡」,遭到砲轟;接著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聲,也挨酸「至少我們還有音樂」、只會吃「潤餅」。
台北市長蔣萬安認為中央慢半拍,此時決定自己動起來。
蔣憂大罷免內耗 喊話朝野團結
蔣萬安在2日關稅開獎後,就立即啟動「企業需求及意見彙整資訊整合平台」;3日更透過臉書批評,指行政院所說「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到底是什麼方案?呼籲盡快展現具體作為。他說,此時需要朝野共同面對變局,「台灣不應該在大罷免這種內鬥的議題上繼續內耗,否則就是對不起台灣人民。」
到了6日清明連假最後一天,蔣萬安致電北部藍營執政縣市首長,敲定9日召開「基北北桃四市長會議」共商策略;7日連假後第一個上班天,他更火速率應變小組赴內科等地拜會,聽取第一線產業的心聲。

另外,8日市政會議上,蔣萬安特別提出北市4點因應,分別是「關注勞動權益,才是真正的苦民所苦」、「我們要為中央點出『These are our cards』(引用川普名言,指籌碼)」、「至少要爭取區域性公平競爭條件」、「地方政府權責有限,但是台北要從自身做起」。
盧反應慢一拍 開會搶先一步
面對綠議員質疑搞錯角色和搞錯方向,蔣萬安也立場堅定回應指出,雖然談判是中央職權,但地方政府仍可積極盤點各項政策工具。他說,經初步評估,北市比較受到影響的產業,包括資通訊、機器零組件、汽車零組件、電子零件等約2800家業者。
台中市長盧秀燕則晚了蔣萬安幾天後才有動作,但她搶先一步在7日召集中台灣縣市首長舉行線上會議,並共同發表「七大聯合聲明」,包括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880億元補助方案。她提到,32%關稅將對台中製造業帶來巨大衝擊,特別是機械工業、工具機和自行車等產業。

新北市長侯友宜在4日就先透過臉書表示,新北已主動出擊,由經發局率領20家企業,參加「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布局全球網狀產業鏈。7日更強調,已組成「物價穩定」、「就業穩定」以及「企業紓困」3個專案小組,密切注意民生物資的行情變化。
侯友宜和盧秀燕8日見面交流,兩人再呼籲立法院不分朝野團結起來,儘速開會通過880億元特別預算,協助受影響產業降低衝擊。
張發長文提4建議 稱已掌握產業影響
至於桃園市長張善政的部分,川普宣布關稅後,他4日先在臉書發長文,建議中央將超徵5283億元稅收,用於4大方向,包括緊急紓困、數位轉型、產業鏈重組和搶占全球技術前沿。他提到,桃園是全國製造業重鎮,電子零件、電腦電子產品及汽車零組件這3大主力產業,同時也是 AI伺服器、PCB、記憶體模組、伺服器機構件等關鍵產品的重要供應地,供應鏈直接面對高關稅的挑戰。
張善政8日到議會市政報告,雖然遭議員批評比蔣萬安動作慢,也被質疑沒有和廠商面對面,他卻淡定回答,平常就有掌握,「影響的產業跟數字,不用開座談會就知道」。但張9日仍參加「基北北桃四市長會議」,另聯繫竹竹苗3縣市長,於10日舉辦關稅衝擊研討會剖析對策。

在蔣萬安跳出來後,藍營整個都動起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0日晚間也邀集15位藍營縣市首長舉行「縣市長聯合對策會議」,並於會後發表4點聲明,包括紓困優先,擴大規模到2000億;擴大內需,觀光先行,產業升級;啟動國際談判,拓展多元市場;中央與地方攜手面對挑戰。
蔣施政滿意度上揚 盧下滑、張持穩
蔣萬安是國民黨明日之星;侯友宜是2024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盧秀燕有望角逐國民黨主席,甚至被點名參加2028總統大選;張善政則是科技人出身,且擔任過行政院長,4位藍營直轄市長在這次關稅風暴中,一言一行備受關注。
對照《菱傳媒》今年1月公布「六都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蔣萬安2024年施政滿意度為54.58%,相較前一年上揚約12個百分點;侯友宜滿意度為51.76%,增加近21個百分點;張善政施政滿意度為51.92%,微增約1個百分點;盧秀燕去年滿意度52.68%,但2023年達62.72%,呈現下滑走勢。

綜合分析4人的表現,驚心動魄的7天中,蔣萬安在關稅議題上積極應變,顯示他近年來主導政策能力,獲得民眾肯定;侯友宜臉書出手,速度也快;盧秀燕對於關稅衝擊反應慢了點,卻搶先一步聯合中部首長開會,與她近期作法民心逐漸流失,要搶鎂光燈有關;張善政則維持一貫沉穩務實,不僅反映在施政滿意度,也表現在面對關稅風暴。他在議會相當有自信的回應,更間接透露他早握有「秘密武器」。
因應碳權強化韌性 桃園去年已做「產業健檢」
知情人士指出,科技背景出身的張善政,去年就意識到碳權交易對產業可能的影響,率先成立「智慧製造服務中心」,並委託清華大學建立「Dr. Fab產業升級健檢系統」,透過專家學者實地複評、訪視桃園境內廠商,提供產業升級和具體改善建議,強化企業韌性。據了解,參與產業健檢的廠商,從高科技大廠、傳產及生技公司都有,皆已做了完整資料庫。
「這也是為什麼張善政會說,不用開座談會就有資料。」知情人士指出,當初做產業健檢是為了因應碳權,意外在這次關稅衝擊下也派上用場,讓桃園比其他縣市更能掌握企業需求。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