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遭大幅刪減,監察院今天指出,預算遭不合理刪減,導致業務改變措施超過154項,影響公共利益、民眾陳情、公眾安全、古蹟維護等,後續將提出憲法訴訟,表達憲政機關立場。
中央政府今年度總預算遭大幅刪減,根據監察院說法,監察院業務費遭刪減及凍結數達新台幣1億9000多萬元,一般行政業務費用共9037萬6000元也遭全數減列,影響監察院憲政職責、公職人員財產及政治獻金等申報、裁處,以及古蹟維護等154項業務執行。
監察院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預算遭不合理刪減,業務改變措施超過154項,包含今年廉政專刊及上網公告作業將暫停,改採現場查閱;財產申報資料授權介接服務研議停止使用中,申報、查詢將回復紙本人工作業;未來也將公告不再提供授權介接財產資料的服務給就(到)職申報及定期財產申報的公職人員,公職人員(含立法委員)申報財產,需自行逐一蒐集財產資料。
監察院說,監察院為超過百年的國定古蹟,目前共有500多位員工在監察院這棟古蹟辦公,因預算遭刪,本棟建築物維護、電梯、消防、用電、用水等設備檢驗,甚或水電瓦斯、市話、網路、行動通訊費及房屋、土地稅費等,皆無法支應,目前均積欠款項;另外,監委執行實地查察等如需使用公務車,也需自負油料費及養護。
為照顧弱勢,監察院外包清潔原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不過監察院表示,現預算遭刪,委外清潔人力須大幅裁減,院區原本6位約用人員及部分駐點人員,也都面臨一夕失業的窘境。
至於國家人權委員會業務,監察院說,預算遭大幅刪減,已嚴重干預國家人權機構財政獨立性及職權穩定性原則。
監察院表示,預算審查應以理性監督為出發點,將民眾基本權益放在首位,確保各項社會服務能夠持續有效運行,但這次預算遭大幅刪減,不僅對內部行政運作造成困難,也對外部民眾權益造成重大影響,整體超過154項業務改變措施,嚴重損害民眾權益及政府基本運作。
監察院說,監察院是依據憲法所設置並賦予特定職權的國家憲法機關,憲政機關基於權力分立、相互制衡原則,使國家機關順暢運作,而非無理刪減預算,致國家機關近乎停擺,後續將提出憲法訴訟,表達憲政機關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