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主導整編濱海作戰團 畫虎不成反類犬?

  • Line

A A A
2025-02-18 00:00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2月4日《菱傳媒》以「獨家/賴清德國軍改造第一步!海軍陸戰隊裁撤戰車營、砲兵營,仿美軍成立濱海作戰團」為題,刊出遵循賴清德總統接任後,要求國防部推動「兵力結構調整」專案,最先被層峰核定之海軍陸戰隊組織改革構想。

《菱傳媒》報導本案後,引發多位關注國防軍事人士質疑,並對於仿照美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構想,裁撤戰車營與砲兵營之建軍規劃思維,基於客觀資源與條件未見得能夠盡如人意,因此咸認將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

有鑑於媒體報導並未將所有改編細節詳細說明,同時筆者與對此質疑者許多都已退伍離營相當時日,現僅就作戰部隊整編改隸過程,所涉建軍理則與軍隊體制,綜合整理多項關切重點條陳如下,祈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必須指出,對於專業作戰部隊整編改隸以及調整方案,層峰展現高度政治意志並積極主導過度涉入,就會將該部隊未來整編發展狀況與政治高層個人聲譽產生連結關係,其實就會讓未來必須承擔該案成敗風險。

軍隊組織在造過程中,假若特定軍事部隊與單位涉及國家其他施政體系運作,特別是軍隊組織兼具情報機關與具備司法警察職權,甚或是與社會大眾互動密切之軍事媒體,在面對裁編與整併時,接受軍事首長層級以上之政治指導,確實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但若是專業作戰部隊,基本上層峰下達政治指導原則後,就應放手責由軍事幕僚體系推動整編規劃方案,政治高層不宜過度積極涉入細節,否則就有外行干預內行風險。軍事計劃作為畢竟是具備高度專業性,臺灣社會許多軍事評論者不過讀過幾本兵書,就任意張牙舞爪指三弄四,其實都與現實脫節,無法真正派上用場。

特別是作戰專業部隊整編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當某部隊作戰職能有所調整後,必然會牽動整個作戰區內其他部隊所承擔作戰任務;因此必須以衡量全局眼光審視作戰部隊整編案,不能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態度,認為能夠獨斷專行與其他作戰部隊任意區隔進行整編作業。

由於現在國軍遂行臺澎防衛作戰時,基本上是由參謀本部統一用兵,因此任何作戰部隊整編作業,依據「打、裝、編、訓」循序建軍理則,在滿足如何『打』階段,就必須經由參謀本部統一調整規劃,而不能負責建軍各個軍種閉門造車單獨作業。儘管在軍隊建制體系下,海軍陸戰隊是隸屬海軍,但在實際作戰階段,就算是遂行兩棲作戰任務,亦是由參謀本部直接指揮。

海軍陸戰隊作戰部隊若是納入地面防衛作戰序列,更是由參謀本部透過各作戰區直接指揮,此時若要調整海軍陸戰隊作戰部隊任務,並進而裁撤其所轄裝甲戰車部隊與砲兵火力,就必須在整個作戰區架構下通盤考量,不能光是將視角匯聚在海軍陸戰隊作戰部隊本身編制與裝備。

特別是從特定地區或海岸守備任務,轉為守備機場、河道與港口等戰略要點,甚或是衛戊整體中樞要域時,整個作戰型態會從野戰用兵大幅度轉換成住民地作戰,此時原有守備任務如何交接,作戰責任如何移轉,絕對會讓整個作戰區用兵指導整盤棋翻轉,這就是為何引發強烈質疑此項整編案缺乏橫向協調重要原因。

不論在如何『打』這個階段能否解決,先跳到下個階段看看能否解決如何『裝』?許多整編案過程中都是騎驢找馬,在未能依據作戰構想滿足裝備需求前,還是必須維持既有編裝維持既定火力支援水準。誠然依據要點與要域守備任務,在住民地內實施作戰,確實主力戰車與自走砲車是難以配合輕裝步兵逐屋戰鬥據險防禦型態派上用場;但在替代前述單位,建立無人機偵蒐與攻擊部隊裝備籌購案尚未定案前,整個採購作業亦未啟動前,就先裁撤現有兵力,是否會產生戰力空隙?恐怕對此質疑確實是值得重視。

再者就要談到當『打』與『裝』都尚未塵埃落定前,就急著將『編』這個階段定案,看來確實是有點超越進度辦案,為何會如此急切上馬,其實就顯現出當某個國軍建軍改編調整案,係由層峰親自主導下定案時,從權定案便宜行事,不就是軍事指揮體系高層迫於政治壓力,感受到高層政治意志,不得不配合演出,不願意自討沒趣亂澆冷水結果嗎?

此外當然就要談到未來海軍陸戰隊作戰部隊整編組建完成後,除最初成軍訓練外,亦必須透過經常性駐地訓練,再加上專精訓練與定期基地訓練,維持該作戰部隊作戰實力。但若談到前述訓練,吾人就必須思考如何整備訓練場地、設施、師資與教材教具;這就是部隊建軍過程中,如何『訓』這個階段最嚴肅課題。

部隊訓練是項非常現實考驗,許多作戰部隊在進駐守備要點與營區之後,由於相關陣地與設施無法支持日常駐地訓練需求,因此在擔任守備任務相當時日後,其實整體戰力水準是會逐漸下降;此種駐地訓練需求在進駐中樞各個機關或是守備要點後,往往是最困擾課題。

最後還是要指出,多年來國軍建軍備戰經常會以先進國家為師,總覺得跟著葫蘆畫瓢,就算不是完全相像但總還不會出大錯。但美國海軍陸戰隊之所以籌建濱海作戰團,其實是有其不得不為考量,在客觀戰略環境不盡相同,建軍資源與條件更是難以攀比狀況下,海軍陸戰隊跟著有樣學樣,但有不能完全掌握其建軍精義所在,最後會獲得何種結果?恐怕讓人難以樂觀面對。

長江後浪推前浪,榮民伯伯退伍離營,本來不該說三道四,但聽聞多項議論不合情理,不得不在此轉述表達,在此多言幾句但請主事者諒解寬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