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集專欄/青鳥下滑後 賴清德「更大民主」的四條路 恐更難走

  • Line

A A A
2024-12-23 10:10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立法院上周通過了「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修正案,引爆了朝野的下一波衝突。總統賴清德公開表示,將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紛爭。雖然賴總統並未說清楚所謂「更大的民主」是什麼,但從制度和政治現實來看,所謂的解方不外四條路。只是這四條路,恐怕都對「解決紛爭」沒有實際幫助,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紛爭。

賴清德和民進黨所可能採取的第一條路,應該是已經有綠營名嘴提出的「公投」。確實從現行制度來看,公投是一個可能的解方。因為如果要在體制上反對修法,大概只有三種方式:一是覆議,二是釋憲,三是公投。覆議權的門檻是二分之一,幾乎沒有成功機會;至於釋憲,如今大法官只剩八人,已經進入憲訴法修正後「大法官人訴未達釋憲門檻」範圍,從體制上看,釋憲也不可行。

所以要推翻三法,只有透過公投這一條途徑。不過公投途徑最大的問題,在於2019年民進黨修公投法,將公投與選舉脫鉤處理後,已使公投通過的機會大幅降低。2021年的四大公投,雖然聲勢都很強大,但最後無一案通過門檻,就是一例。而且公投是兩面刃,民進黨可以發動三法公投,藍白陣營也可發動反廢死或其他公投,到底對誰有利,其實很難說。

至於第二條路,是推動「大罷免潮」。這也是國民黨極力要提高罷免門檻、增加罷免連署強度的主要理由。民進黨目前共有51席立委,「大罷免潮」只要成功罷免6個立委,並在補選中獲勝,民進黨就可以重新掌握國會多數。

不過,說來簡單,但實際上要透過「大罷免潮」重掌國會的難度極高。首先,民進黨「些微票數獲勝」而可能被罷免的區域立委,其實人數不一定比國民黨少多少,大罷免潮很可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其次,是即使罷免通過,還要經過補選這一關。儘管從過去經驗看,立委補選對民進黨有利,但「有利」不代表「必勝」。最後是這次修法,罷免連署需提供身分證影本,這勢必會增加罷免連署難度。罷免這帖藥如要奏效,實在有太多的「如果」了。

第三條路,是民進黨現在正在走的「群眾路線」,也就是期待「青鳥飛出來」。不過群眾路線的盲點,恐怕比公投和罷免更大。首先,自藍白聯手推動國會改革修法,引發「青鳥行動」以來,人數下滑趨勢十分明顯。國會改革時有號稱8萬人,而日前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立法院的「青鳥」人數,即便是主辦單位自己的「宣稱」,也分別只有6千人、1萬6千人而已。這樣的人數,絲毫不會對藍白陣營產生震懾效果。

而且群眾運動本身,是不會對政策改變產生直接效果的,仍是要透過立法權的行使。但藍白陣營已經將青鳥定位為「民進黨側翼」,無論其人數多寡,都不可能為此「群眾運動」而修法。青鳥繼續飛,唯一能達到的效果就只是為民進黨打氣而已。而如果人數持續減少,更可能進一步打擊民進黨士氣,形成反效果。

所以看來看去,要反制三法修正,大概只剩下「總統不公布新法」或「行政院長不副署新法」而已了。雖然無論從憲法、憲法增修條文、釋憲文和中央法規標準法來看,總統都沒有「不公布法律案」的權力,行政院也無「不副署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的權力;但「不公布」或「不副署」,都屬於憲政層次的爭議,必須透過釋憲來解決;而如今憲訴法等於實質凍結大法官行使職權,如果賴總統堅持不公布新法,或者卓榮泰不副署,立法院也毫無辦法。

只是一旦民進黨採用了這「第四條路」,就意味政治的衝突將毫無化解可能。對於通過三法的立法院藍白陣營來說,賴政府這麼做是違法濫權、毀憲亂政,因此勢必會對賴政府展開更激烈的作為。舉例來說,如果不公布、實施新法,2025年編列202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時,依據的將會是舊法。光是「原住民禁伐補償條例」少編幾億,都可以讓中央政府總預算動盪數月,如果是沒依照財劃法編列呢?更何況,「不公布法令」算是哪門子「更大的民主」?

所以無論哪一條路,不是行不通,就是可能造成更大的紛爭。只是這「更大的紛爭」,也可能是賴總統和民進黨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