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海鯤號(舷號711)日前終於將L3 Harris公司設計的現代化光電桅杆系統豎起在帆罩上,並完成升降測試,朝明年第一季執行海上測試(SAT)節點目標邁進。雖然外界屢傳海鯤號潛艦問題多多,但海軍高階將領對海鯤號潛艦的建造進度目前仍是審慎樂觀態度。
根據最近看過海鯤號潛艦的人士透露,海鯤號今年2月26日移出海昌工廠進入台船乾塢時,帆罩上曾出現「瘦馬」現象,亦即艦身外壓力殼船身(非壓力殼)發生浮起、不平整狀況,但如今帆罩上的瘦馬現象已較為不明顯,反而是潛艦本身外壓力殼上端出現嚴重瘦馬現象,已達可清楚看見壓力殼後的肋環程度。該位人士為此批評台船,「潛艦製造工藝還未達世界水準,有待努力」。
這名人士也透露,海鯤艦所配賦的「舷側聲納」似乎也與進入乾塢前不同,「好像是做了豐胸手術一樣,比進入乾塢前足足突出好幾寸」。這名人士研判,顯見海鯤號之前在海昌工廠內並未裝入舷側聲納,應僅簡單焊接,等到聲納系統到貨後才再行安裝,導致外罩鋼板與出廠時不同。
潛艦的舷側聲納的功能主要是消除潛艦聲納盲點,因為潛艦前方雖裝有艦艏聲納,但海中航行時對兩側和後方仍存有相當範圍的盲區,需藉舷側聲納消除死角,對周邊才有完整感知狀態。
美國海軍潛艦專家薩頓(H I Sutton)曾推崇我國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號,不但採用X型舵還具備更先進的混合式帆罩與現代化光電桅杆系統。薩頓指出,L3 Harris公司提供的現代化光電桅杆系統,與美國海軍現役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艦上裝備型號類似,均具備模組化設計,可輕鬆替換、降低被偵測的可能性;桅杆收納時不會深入船體內,若發生頻率不算低的碰撞意外時,海水也不會從此破口灌入艇內,相對安全。
根據美國公布維吉尼亞級潛艦上的桅桿群設計,其桅桿數量共9支,包括AN/BVS-1光電桅杆(兩支桅杆,分別是搜索潛望鏡與攻擊潛望鏡)、AN/BRA-34潛艦通信系統的OE-538/BRC天線(兩支桅杆)、潛艦高頻寬傳輸天線(SubHDR masts,兩支桅杆)、AN/BPS-16平面搜索雷達(一支桅杆)、AN/BSD-2電子截收桅杆,以及一支柴油機用通氣管。
海鯤號帆罩內的光電桅杆即是L3 Harris公司特別為台灣整合的產品,海鯤號先前為了配合此光電桅杆一再延遲海上測試,如今桅杆安裝完成,即可進入泊港測試(HAT),待洛馬公司進行系統測試完成後,即可進入下一步的海上測試。
對於是否能如期在明年第一季末或第二季初進行海鯤號海測,主管此案的海軍高階將領表示,目前海鯤號一切依期程與節點進行,未來海測也會依原來規劃的管制節點來進行。
前海軍司令部顧問郭璽11月初曾直言預測,海鯤號海測絕對不會在明年3月實施,就連明年下半年都很勉強。對此海軍高階將領解釋,任何一艘原型艦的建造,都一定會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海鯤號當然也是,但目前海鯤號正依原規劃期程在執行,「對於海鯤號能否如期交艦,仍持審慎樂觀態度。」
至於海鯤艦艦身外壓力殼出現「瘦馬現象」一事, 海軍官員則解釋,外壓力殼發生瘦馬現象是世界各國水面艦、潛艦都會產生的現象,不會對作戰有任何危害,外界無須擔憂。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