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俊TALK/賴清德「祖國說」是新兩國論,或把台灣定位為自由中國?

  • Line

A A A
2024-10-07 14:10

王家俊/主筆

我在東南亞旅行,當告知西方旅人自己來自台灣,對方偶爾會回以,「I know Taiwan,free China(自由中國)」。這是冷戰時期對1949年遷台後的中華民國代稱,相對概念為別稱「紅色中國」或「共產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當西方人這樣說,我很快清楚,他知道台灣的政治和地理位置,是類似東西德、南北韓,且有很高概率沒有偏見。

總統賴清德5日出席國慶晚會致詞時拋出「祖國說」,稱鄰居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剛過完75歲生日,就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113歲的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民眾的祖國;若要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快樂,切勿用「祖國」兩字。在兩岸論述上,我認為和西方人口中的free China有異曲同工之妙。

賴清德的說法,巧妙地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中華民國人」都聽得懂(或被激怒、部分認同)的語言,精準論述出他政治定位的兩岸關係。這兩類人是過去民進黨未必妥善照顧到,而「中華民國台灣派」未必敢觸碰的政治盲區。

賴清德定位的兩岸關係,很明顯從「一中一台」更走向「兩個中國」。持兩個中國論者認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同等的政治實體,同時都擁有中國主權;一中一台論者則認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另一邊為不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際關係。

順著此一邏輯,賴清德的主張與故總統李登輝1999年提出的「兩國論」,也有類似的地方。李登輝從「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發展論述,強調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互不隸屬,因歷史與民族情感等因素,存在一種「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硬要區分李、賴的不同,李登輝的兩國論比較接近「一中一台」,而賴清德的新兩岸論述則傾向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個中國」。不過,在中國領導人眼中,賴清德與李登輝或許是一樣的;任何人企圖建立「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都是推翻「一個中國」原則,就是一種台獨主張。

國民黨若以善意看待,賴清德新論述某種程度也向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派靠攏,洗刷他長久以來「台獨金孫」的稱號。其中,獨台論者主張在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從中華民國之中分離獨立出去,成為另一個主權國家,兩者在國際上同時存在,可分別加入聯合國或分享聯合國席位,而台獨論者主張制定新憲法、將國號更名為「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等,最終建立屬於台灣人的主權國家。賴清德的新主張與傳統台獨、獨台論者也顯有出入。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祖國說」在華語輿論圈持續發酵,相關談話影片在中國社群媒體平台不到一小時就被下架。可見賴清德以「中華民國」包裹台灣的方式,也衝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族認同。

這是一個新的論述,前總統陳水扁、蔡英文沒有提過。順著520賴總統就職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互不隸屬」延伸。它有李登輝「兩國論」的想像。獨台與台獨論者不至於跳腳。也未必如賴9月受訪稱「中國如果真在乎領土完整,也應該拿回清朝時期璦琿條約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激化兩岸關係。

賴清德的新論述,在各種「祖國」認同與政治論者眼中,都有符合邏輯之處,因此引發廣泛討論。一場國慶晚會致詞,賴清德對台灣藝人稱中國為祖國有感而發,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豆腐,搶了立法院長韓國瑜與復出演唱「二姊」江蕙的光環,也推升了10月10日國慶談話的國際能見度與政治動能。

藍營企圖將「祖國說」導向「新兩國論」,有以李登輝汙名化賴清德的嫌疑。而從賴清德不再堅持去中國化來看,「自由中國」相對接近賴的原意。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曾以「自由中國」(Free China)稱呼台灣;2008年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在給馬英九當選總統賀詞中也以「民主的燈塔」(Beacon of Democracy)稱呼台灣,就可以得知美國對華政策數十年如一日,就是希望台持續扮演「自由中國」的角色。

賴清德不可能繞過美國提兩岸主張。這是一個在國共歷史與政治現實夾縫中求生存的論述。光是這樣,賴清德就達到他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