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杜大澂/台北報導)台灣人有多瘋奧運?《菱傳媒》在2024巴黎奧運期間進行「台灣運動風氣與體育政策調查」,民調結果顯示,高達91.7%民眾關注奧運賽事,其中近7成至少會看完一場完整賽事。調查也顯示,受到奧運激勵,有56.8%的民眾盼政府主導資源分配,培育運動菁英;68.9%的民眾認同運動產業能提供「就業機會」和「經濟產值」,值得政府扶持。
這一屆奧運是7月26日至8月11日於法國巴黎舉行,不管是一日球迷,還是長期關注運動賽事的死忠球迷,這在四年一次最重要的奧運期間,全都熱血沸騰。羽球黃金男雙王齊麟、李洋「麟洋配」,面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組合梁偉鏗與王昶,靠著銅牆鐵壁的防守拿下金牌完成連霸;「台灣女兒」林郁婷頂住性別爭議壓力,也在拳擊女子57公斤級金牌戰,擊敗波蘭選手塞琳梅塔(Julia Szeremeta)。奮戰的台灣選手,帶給大家滿滿感動。
《菱傳媒》做為一個政治媒體,也關心台灣體育發展,尤其體育攸關台灣民眾向心力和國際能見度,選在巴黎奧運期間,進行「台灣運動風氣與體育政策調查」,了解民眾對奧運的熱衷程度、對運動收視習慣的偏好、對運動的參與程度,以及對政府在體育發展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根據調查,有91.7%的民眾或多或少關注這屆巴黎奧運,只有8.3%表示沒興趣;在關注奧運的民眾中,有69.8%的人至少會觀看一場完整賽事。反映出國人對巴黎奧運關注度極高,會透過各種媒體管道追蹤奧運,為台灣選手吶喊加油。
在國人運動風氣方面,受訪者被問到最近一年平均每周運動頻率時,回答至少1次的有16.5%、2次的有18.0%、3次的有19.8%;另外天天運動則有7.9%,從來不運動等其他運動頻率,也有12.4%。從調查來看,運動頻率1至3次的比例較高,其中又以每周運動3次的人最多。
至於運動賽事參與度方面,雖然台灣有職棒、職籃等精彩球賽可以感受台式應援魅力,甚至去年12月台北大巨蛋正式啟用,但調查顯示,高達87.9%的民眾沒有親臨現場看球;去過現場僅12.1%。
因此,不管是奧運或者國內各種職業賽事,透過電視和網路等平台收看或獲取賽事資訊,反而成了民眾參與最主要的方式。根據調查,使用電視關注運動賽事的比例14.7%、使用網路的15.2%、至於電視網路雙管齊下人最多,有44.8%、其他管道則有25.3%。由此看來,雖然電視仍是許多民眾關注運動賽事的媒介,但新媒體的興起也正快速改變收視模式。不少球迷不拘泥於固定載具,在家就用電視看球賽,外出就使用網路串流觀看直播。
也因為巴黎奧運再度掀起台灣運動熱潮,政府對於體育發展扮演的角色受到矚目。根據調查,有56.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主導負責資源分配,積極培育運動菁英;但也有43.2%的受訪者,認為應該由學校、企業支持等民間力量推動,給予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雖然民眾對於政府和民間誰該主導,意見呈現兩極,但68.9%的受訪者認同,台灣的運動產業深具潛力,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和經濟產值,值得政府扶持。其他沒有表示意見的占24.9%,不認同的僅6.2%。
事實上身為棒球迷的總統賴清德,早在選前就提出體育署升格「體育部」的政見,表達對體育發展的重視,行政院也在巴黎奧運前先啟動籌備作業。等奧運結束後,籌備小組8月15日正式啟動,邀集產官學、巴黎奧運選手代表擔任諮詢顧問,並同步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運動產業發展中心。行政院預計,相關配套修法力拚下個會期送立法院審議,體育部2025年能掛牌成立,到了2027年整體體育經費可望達到200億元目標。
台灣運動風氣與體育政策調查」是《菱傳媒》委託皮爾森數據執行,經費來源為《菱傳媒》,調查執行日期為8月5日至8月11日,針對全台灣年滿18歲以上之網路人口,有效樣本1367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65%。
民調抽樣方法採用網路主動發放調查方式,透過資料管理平台(DMP),在性別、年齡與居住地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進行調查,並輔以網路行為分析帶入使用者輪廓標籤,確保符合調查對象的唯一性。同時針對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與居住地的準確性採用網路行為與資料庫標籤比對方式,結合問卷題目設計做雙重認證,確保資料正確性與可靠性。
樣本代表性與加權則採用比率估計法,母群體參數依內政部公布2024年7月民眾年齡、性別、戶籍資料,結合皮爾森數據DMP修正網路人口特徵值,逐項重複進行連續性修正,以使樣本特徵與母群體結構達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