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東吳大學全球華商研究中心諮委
「颱風假」是錯誤的說法,依法不存在;風災時不上班、不上課是安全措施,不是放假。面對風災、雨災,地方首長最大的課題不在於決策是否停班、停課,而是重大災害發生時的應變,以及暴露出來的基礎建設問題。地方首長宣布停班、停課換來的掌聲其實很虛假,歡呼放假者未必下次就會投票支持,大量網民按讚市長不代表其政治分量就瞬間竄高,民選首長在颱風政治學裡的加分、減分很有限,24、25兩天裡六都首長獲得的負評不多,除了民進黨正國會的王義川緊咬著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算是砲火最猛。但即使如此,王義川在台中市得以保持恆溫的聲量,盧秀燕仍未見損傷。
台灣颱風很經常,文官系統早已發展出預防與救災機制,不用民選的政治人物操煩,首長的作用在於按表操課配合文官系統演出,演得好不好是宣傳問題,與救災實務無關。近年因為天災而真的構成政治危機的有兩例,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與2018年南部的八二三水災,前者造成內閣改組,後者讓民進黨的高雄治理神話破功、韓國瑜順勢崛起。
從危機管理的角度而言,一般的颱風、大雨不算危機,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從國安角度對危機有明確定義:「當一個事件具備以下四個特性時就被視為危機:一、驚訝,二、威脅核心利益,三、情勢迅速惡化反應時間短,四、影響範圍廣業務跨部門。」亦即按照SOP操作便足以因應的不算是危機,颱風不算危機;當颱風災難大到必須統籌大量國軍立即投入搶救,例如莫拉克風災,那就是危機。面對危機,指揮系統必須立即扁平化,命令鍊、資訊鍊明確。此次颱風都可見到地方首長穿著災害應變中心紅背心開會或視察的畫面,既定的災害應變中心體制的確足以承擔一般風災、雨災,但未必能應付綜合性災害或危機。
危機處理的決策會議,目的在確定危機處置計畫、形象管理計畫以及資源動員計畫;中央與地方災變中心那種各機關坐一圈、盍各言爾志的緊急會議,並不是有效的危機處理機制。如同張榮豐等國安團隊常批評的,災變中心會議裡各機關報告的內容夾雜問題與方案,不只會議時間冗長,問題具片面性,處置方案也是局部性,政府好像都不懂得危機處理的會議應該怎麼開。行政院每年都會視察、檢討地方政府的災害應變兵推演習,每年都有同樣的結論:當下地方政府把演習兵推發包給學術單位的作法,無助於訓練地方首長與文官系統真正面對危機,複合性危機一旦發生,大量情況湧入而資源有限,調度須要時間,縣市長要如何決定處置的優先次序是關鍵,當下這種大家坐一圈開會、輪流報告的災害應變中心會議無法招架。
行政院災變系統文官們當然知道問題很嚴重,但他們無力要求自己中央的長官們懂危機處理、學危機處理,遑論要求地方政府。
真正危機來臨時,若國家機器無法藉由一套共同的語言與有效的領導與操作來處理危機,就只能靠首長拼天才、拼個人的行政歷練。現下的六都首長裡,有哪些特質有利於危機處理?菱傳媒2024未來政治領袖聲望調查共3083份有效樣本,問卷裡有民眾自由發揮填寫政治人物印象的問答題,從民眾的印象再加上菱傳媒有同仁負責與同業線上記者討論,在六都首長方面可以概約呈現以下的評比。
危機處理關鍵之一在於形象管理,要讓民眾看到「有我在、聽我說、看我做、跟我來」,以烏克蘭為例,家破人亡不算亡國,重點是元首澤倫斯基要經常性露面。六都首長有否呈現敢承擔的魄力形象,而非父子騎驢、拖泥帶水,這點除了黃偉哲以外,其他五都市長的形象都很鮮明。
五都裡,處事講究人和的盧秀燕,在民眾感覺裡處事明快,她的人和沒有導致和稀泥的副作用。張善政早已是行政院長,他在馬英九政府最後幾個月的表現,仍是他今天讓民眾信服的資產。蔣萬安當下高人氣、形象佳,市政的表現一掃競選期間的媽寶傳言,他的父親、家長形象逐漸形塑。
經過黨派政治風波的侯友宜仍保有基層公務員出身的形象,實在的行事風格讓民眾印象深,有民眾讚許他的執行力及魄力。若遇到災害危機,他強項在於其公務經驗,過去生死關頭常要面對,得立即反應、下令,這是其他市長沒有過的經驗。例如看著同事被歹徒槍決,侯友宜生命中遭遇過家人與同事的死別,或許讓他對無常的災變更神經質,災變會議總盯緊各主管,要求預先親自上前線做好準備。
陳其邁的正面評價來自於他對市政的嫻熟,競選市長前就曾代理市長,加上他是政策控,表現在他對基礎建設各項目的清楚掌握。這次颱風高雄的通報案件數量不是最多,但淹水的災情最劇,陳其邁的課題在恢復上班上課後才真正開始。
陳其邁的課題也是其他首長共同的課題,颱風之後首重復原而復原不只是重建,更包括對災害防備的檢討以及基礎建設的盤整。消防員們常批各級政府「今天公祭、明天忘記」,面對風災,公務系統也常如此,有各單位各自的復原職責,但沒有首長領銜的全面的戰場清理與戰爭檢討工作。
在台灣的多數情形,颱風總是過了就沒事,首長們選舉的經驗比災變危機的經驗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