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強颱凱米襲台,各地風雨陸續加大並傳出災情。不過也一如以往,此次颱風來襲,各縣市又再度上演「颱風假之亂」。
以台中市長盧秀燕為首的藍營女力6縣市長被罵翻,才「齊」轉彎宣布停班課。
從此次凱米颱風的路徑、強度來看,全國放颱風假並不令人意外。不過,與其說是「防患未然」,不如說是從中央到地方,首長們早就「學乖了」,寧可錯放,也不要「錯不放」。
「放颱風假」幾乎是台灣獨有的制度,同樣常遭受颱風侵襲的鄰國日本,就沒有所謂「颱風假」的制度。嚴格說來,其實颱風天不用上班上課也不是硬性規定。颱風假的效力,只限於公教單位;但在民間企業,要不要上班,還是由企業自己決定,甚至可以逕放「無薪假」,也並不違反規定。
而且,所謂的颱風假,台灣也曾歷經多個階段。1972年以前,並沒有放不放颱風假的規定。1972年,政府才頒布命令,說可根據氣象報告及實際情況是否停止辦公。1974年,將原本只限於颱風的天災納入地震和洪水。此後再多方修改,確定現在「風力7級以上、或陣風10級以上」的停班停課標準。
此一時期,各縣市通報是否放颱風假的事權並不統一,如台北地區由中央決定,其他地區則由地方政府自己決定。這種情況,一直到1993年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法制化後,才有所改變。2000年明定天然災害的停班停課標準、作業辦法。不過,颱風假要怎麼放,還是頻頻發生爭議。
雖然在颱風假法制化後,颱風是否應該停班停課有了量化標準,但在實際面,「不能說的秘密」是如果中央或地方首長傾向「應該放颱風假」,作為「技術指導」的氣象預測單位要不配合也困難。如果是風力強度相差甚遠很難放水,但實則是否超過標準,往往是在一線之隔,既然是「預報」,就有容錯空間;既然有容錯空間,也就有了操作空間。
早在2016年,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張景森就曾在自己臉書上公布「過去15年誤放颱風假的統計」,其中以宜蘭縣最多,達22天;其次是台東21天,台中及新北19天。如果把所有颱風假算進去統計,誤放比例最高的是新竹,達75%,其次是新北和台中,比例為73%。
張景森的統計對不對,雖然沒有實際驗證。但卻可以得到一個事實,就是多半颱風假放了以後,其實並沒有重大的災情或險情發生。當然,這並不意味真的是「放錯颱風假」,畢竟影響氣候的關鍵因素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要說氣象預報錯誤達七成以上,也是匪夷所思。所以證明縣市首長近年在決定放不放颱風假時,確實是「認定從寬」的。
而縣市首長對颱風假「認定從寬」,和賴清德總統頗有關係。2012年天秤颱風襲台,台中以南的縣市中,只有賴清德當市長的台南沒有放颱風假。雖然當時市民罵賴的不少,但結果颱風當天果然風雨不大,賴清德也被冠上「賴神」之名。但2016年中台梅姬襲台,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和台南市長賴清德下午才宣布停班停課,當時南台灣風雨都不小,甚至多處淹水積水,「賴神」破功,網路上還流傳一張「賴神問童」照。除了讓賴清德受傷,全台縣市長看在眼裡,恐怕再也不敢對颱風假「從嚴看待」了。
另一個關於地方首長的「颱風政治學」,是出國問題。此次發生在台中市長盧秀燕身上,但過去前台東縣長鄺麗貞、前基隆市長林右昌,以及現任的新竹縣長楊文科等,都是受害人。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了盧秀燕明知此趟訪美很重要,但還是只在美國短暫停留7個小時,就決定返台。原因無他,「民意」而已。
緊接著颱風假考驗來了。中部的台中、彰化、南投、雲林,以及嘉義市及台東縣,藍軍的女力縣市長,到昨晚10點鐘仍維持正常上班上課,6縣市首長盧秀燕、王惠美、張麗善、黃敏惠、許淑華、饒慶鈴臉書被民眾留言痛批灌爆,才在半夜的23:36開始陸續宣布放假。
關於颱風假的爭議,在可見的未來勢必還是會延續不斷。這世界上少有動機不好,但結果卻是正面的事情。雖說多數颱風假對民眾而言,只是「上班族的小確幸」,對地方首長而言,只是「不想讓選民不開心」所以寧可誤放。但天災難料,這樣不是很單純的動機,或許還真的救了不少人的身家性命。畢竟「生死以外無大事」,只要能做到,任何預防生命損失的作為都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