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秋燕/台北報導)中共20屆三中全會閉幕後公布5000多字的會議公報,遭外媒批判流於口號化、語焉不詳,也無法提出有效經濟困境解方。兩岸關係專家指出,中國面臨經濟問題、美國總統大選變局等各種挑戰,台灣要努力避免誤判情勢,留意北京當局仍以和平發展為外交政策主軸外,更要增加多元交流機會,台海戰爭爆發機率是「微乎其微」。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公報會議提及中國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需要「引領全球治理,主動塑造有利外部環境」,並提到「要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紐約時報》批公報內容流於口號化
《紐約時報》以「流於口號化、語焉不詳」形容5000多字三中全會會議公報,指公報內有幾處暗示出,習近平擴大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野心沒有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公報中未提民營部門,僅提到當局將「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報還呼籲採取措施「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日上午在政大舉行「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政治大學政治系、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擔任主持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劉孟俊,以及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擔任與談嘉賓。
針對中共20屆三中全會公報,張五岳分析,「經濟」出現22次,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少的一次,「市場」僅出現13次,18屆三中全會時還提到22次,「安全」則出現16次,是歷次三中全會公報中最多的一次,凸顯出這次三中全會重視的是「頂層設計」的中長期戰略部署,不僅針對外界關切的經濟面向,而是包含更廣層面治理議題。
中共高層想以科技發展解決經濟困境
張五岳進一步指出,外界關注三中全會前中後期能對股市、匯市、經濟措施或各式各樣的指標起到撥亂反正的效果,基本上是要失望了。
曾偉峯認同這次三中全會關注安全大於經濟,其次是重社會主義大於市場經濟,並且著重習近平上任後的改革開放成效,預期「習式改革」會是未來重點。
「習式改革」會如何持續進行,解決未來各項挑戰是各界關注焦點。劉孟俊指出,中國面臨三大挑戰包括人口老化、環境保護強化、國際環境不確定性,而北京高層想透過發展科技來解決,推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並提出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維。
劉孟俊引述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指出,中國未來5至10年隨著結構優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人均GDP成長可望達3到4%,人均GDP到2035年有望增加到2萬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不過,劉孟俊示警,中國人均GDP增速、GDP成長速度不相容,隱含人口成長速度減緩,未來產業創新升級速度、人口老化、政府債務、房地產風險與美中關係變化都將影響長期經濟發展。
中國外交主軸是和平 台海戰爭機率「微乎其微」
面對中國陷入多重挑戰未解、北京當局思維迅速轉變,台灣該如何因應呢?
曾偉峯指出,台灣除持續採取避險策略外,更應該積極傳達和平意願給北京當局,建議政府要能夠「精準避險」。陳德昇則認為,台灣不要去刺激對岸,也不要反對對岸人民,要讓他們更能理解台灣,對台灣的安全將更具積極意義。
張五岳表示,中共高層思維迅速轉變,台灣要更努力準備、避免誤判,嚴防意外、管控分歧。他進一步分析,北京當局仍以和平發展為外交政策主流,加上側重國家安全建設,兩岸爆發戰爭的機率是「微乎其微」,開啟多元交流是化解兩岸政治分歧、推進關係更佳化的唯一方法。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