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鳳專欄/賴清德的考驗
  • Line

A A A
2024-05-21 00:00

陳敏鳳/政治評論員

五二O,賴清德與蔡英文交接,從立法院長韓國瑜手上接過國壐,成為新總統。可就是幾天前,立法院的打劇,震撼社會,賴清德和民進黨都陷入苦境,如何突破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的國會這一關,將是執政重中之重。其餘派系、能源等也是賴清德的難題。

立法院打鬥慘烈,近年已經少見,已找到固定運作規則,以避免重大衝突,但遇到重大法案立場不同,推擠場面似乎不可避免。上周的立法院的打戲,重點不在於誰受傷,誰打誰,這是朝野衝突的常態,但重點在於賴清德如何化解在野黨全面對抗的立法院,否則找再好人選組成的內閣也都白做工。

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表決,沒有一次贏,一路輸,若沒改變,未來從賴政府的行政院送出去的法案及預算案,也可能都遭到杯葛,一路輸,執政可謂滿路荊棘。

賴清德在宴請立委時,曾表示表決輸沒有關係,但政策說明一定要清楚。這種說法顯得很無奈,無疑承認戰線延到四年之後,以具體的政策說明及立法院的杯葛,以換取四年後國會可以回到民進黨過半的情況。

決戰四年後的策略,或許是自我安慰或者是無奈的應對之策,但四年間的國政勢必受到影響,消極延長四年的戰線策略顯然並非上策。何況要說明所有政策並非易事。

以這次國會擴權五法的鬥爭來說,如果要訴諸民意,以民意來反壓立法院,一開始就不能輕忽,可民進黨一開始根本連名字都沒有說清楚,一直用國民黨的國會改革案,如果一開始不正名,如何具有反對的正當性?

因為,人民對國會反感度那麼高,聽到要改革當然覺得很對,但誰知這是國會擴權案呢?民進黨並沒有一直強調這是國會擴權案,人民搞不清楚為何要反對國會改革?國會這第一樁大事,算是給民進黨一回教訓。

當然,賴政府還沒有上任,國會民進黨團也許沒有一個實質的運作中心,等到賴政府上任若仍是這樣無頭蒼蠅運作法,恐怕在民意正當性取得也很怠速,無法及時反應。

賴清德的兩岸和國防固然也是考驗,但畢竟有蔡英文人馬和美國方面的介入,可是國會的擴權後,下一步也可能對兩岸及國防預算發生牽制效果。因為國會席次的少數,賴清德顯然要吃盡苦頭。

比較嚴重的是國內電力問題, 民進黨政府一直以來,聲稱電力充足,不存在缺電問題,拒用核能。但近賴人士童子賢也好,經濟部長郭智輝都鬆口核電是乾淨能源,但黨內人士紛紛起而反彈。

反彈因素基於反核的基本信念也好,或是黨內派系的不平衡反彈呢?蔡英文不是民進黨出身,但是個非常顧及派系平衡的人,她當然有個人喜好,卻沒有因為個人喜好冷落了任一派系,她非民進黨出身,但她到卸任前跟每個派系都交好。

賴清德出身民進黨的大派系且是黨內存在最久的派系新潮流,固然己宣布退出新系,但他個人的賴系顯然取代若干新系人馬,這次內閣人事安排也擠壓其他派系。

賴清德這次組閣被認是有恩報恩,但政治運作來說,有恩報恩外,也該更有遠見的施恩和放恩,才能攏絡人心,團結內部。尤其,賴清德個性理想性高,卻有些木訥,很難與人交心,比不上蔡英文的柔軟作法。

當對外面臨在野國會大敵,黨內部方面目前可能不會出問題,但派系內部擺不平,久而久之也會造成嚴重分歧,若到了2026年選舉提名時,派系爆發激烈鬥爭的危機不小,黨內已經盛傳英系與這次最大輸家正國會將聯手攻打賴與新系2026年的提名權。

賴清德組閣其實是有心改革政黨惡習,他大膽提拔黨團內的助理出身如勞動部長何佩珊,但排除了過去年八年來慣用黨工擔任部會副首長以嚴控黨意的作法,賴任用的次長都是業內熟悉的專業人士,尊重專業不以黨意為尊。這對行政院風氣有很大的變化,減少有黨可靠的行政官員在立法院耍官威。

可惜,賴清德這番改革的心意,在517立法院打架事件之後,將付諸流水。朝野敵意的升高,勢必讓黨意出頭,專業讓步。賴清德可嘆「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溝渠」。

賴清德延續了民進黨的行政權,但人民卻把國會多數給了在野黨,希望國民黨可以合理監督民進黨,讓兩黨在行政和立法之間各自表現,以為下次選舉的評斷,但這次本該扮演一個忠誠的在野黨國民黨,卻成為一個「復仇聯盟」。

許多違憲荒唐的法案,四出亂飛,一切只想為過去的八年出一口氣,不能為未來的八年謀出路,難怪包括菱傳媒的民調顯示,國民黨政黨民調低落,其中不表態者眾,國民黨不想想這些過去可能是你們的支持者,但二月一日到現在的表現卻讓他們不敢表態出來挺你們,為何?

賴清德遇到了復仇聯盟,再專業的內閣也難以施展,就看賴清德未來四年如何向人民報告,報告清楚了,下次才有可能贏回立法院。否則就只能長期面對朝小野大的困境。